商细蕊原型(鬓边不是海棠红商细蕊原型)

热播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再现了民国年间的风风雨雨,也让人们重温了老北平梨园行的恩恩怨怨,引起无数观众追捧。剧中尹正扮演的京戏男旦商细蕊,扮相惊艳,侠肝义胆,更是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清末民国时期,因为当时女艺人少,所以男旦成为梨园行的主力。商细蕊在现实生活有没有真实的原型?如果有又会是谁呢?

商细蕊原型(鬓边不是海棠红商细蕊原型)

《鬓边不是海棠红》剧照

梅兰芳

《鬓边不是海棠红》开篇即戏剧性描述了京剧男旦商细蕊与富商程凤台之间的相识,当时商细蕊正在戏院演出《贵妃醉酒》,因对这出戏做了改革而被人闹场,最后程凤台出手相救,二人一见如故。

这个桥段让我们看到了梅兰芳的影子,众所周知,《贵妃醉酒》是梅派代表性剧目,也是梅兰芳的拿手好戏。关于这出戏的故事情节,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这样写道:“讲到《醉酒》的剧情,可太简单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约好在百花亭摆宴,临时唐明皇爽了约,改往梅妃宫里去了。贵妃只能独自痛饮一回,由于她内心的抑郁不欢,竟喝得酩酊大醉,说了许多酒话,做出许多醉态。夜深酒阑,才带着怨恨的心情,由宫女们搀扶回宫。”

商细蕊原型(鬓边不是海棠红商细蕊原型)

梅兰芳在《贵妃醉酒》中饰杨玉环

《贵妃醉酒》里舞蹈做工戏特别多,但当时的艺人都在杨贵妃酒话醉态上做过了头,以“你若是遂了娘娘心,顺了娘娘意,我就来、来朝把本奏当今”为例,这段原来含有杨玉环借醉与太监淫乱的意思,在表演上也有勾引的眼神和动作。梅兰芳将其改为杨贵妃眼神迷惘,一边让太监再去拿酒,一边让另一个太监去请皇帝来陪她喝酒。这样处理既删掉了不健康的东西,又保留了原戏优美的舞蹈和唱腔,还将杨贵妃醉后的失意、孤单与期盼作了进一步描绘,一石数鸟,梅先生功莫大焉。

梅兰芳为人从善如流,凡是好的建议都会虚心采纳。梅派大戏《玉堂春》唱腔是一个叫林季鸿的外行人设计的,这位林季鸿是福建人,既不是伶人也不是票友,只是爱听戏。他设计的《玉堂春》唱腔非常好听,梅兰芳大胆采用,使其成为梅派新腔的一个标志,天下仿效,流传至今。梅兰芳还改编上演了许多新戏,第一出就是1914年10月首演的时装戏《孽海波澜》,后来又陆续推出《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等新的时装戏,这在当时可是开风气之先的事情。梅兰芳之所以排演新戏,主要是因为1913年的上海之行,这是梅第一次到沪上演出,感受到上海与北京截然不同的环境和风气。当时沪上舞台上演的《茶花女》《黑奴吁天录》《陈二奶奶》等新剧,在扮相上已颇有现代化趋势了。

商细蕊原型(鬓边不是海棠红商细蕊原型)

梅兰芳(左)与弟子程砚秋合影

与剧中程凤台一直默默支持商细蕊一样,梅兰芳身边也有一位商界人士,他就是担任中国银行总裁多年的冯耿光。当时在梅兰芳身边围绕着一群人,为其出谋划策,出钱出力,这些人中有下野政客,有银行家,有文人,有画家,有记者。对于他们有个专门的称呼“梅党”,冯耿光就是梅党的领袖。

冯耿光是广东番禺人,与汪精卫同乡,两人还一同考过番禺童子试。冯耿光出身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先在北洋军中做事,武昌起义前任清廷军咨府第二厅厅长。军咨府是当时全国最高军事参谋机关,类似于后来的总参谋部,由郡王衔贝勒、溥仪叔父载涛担任军咨大臣,北洋大将冯国璋任军咨使,主持日常事务。因为这段渊源,冯耿光与冯国璋关系非常密切。

冯耿光虽然与冯国璋私交甚笃,但袁世凯却不大喜欢他,袁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将冯耿光调到将军府,变相赋闲。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冯耿光结识了梅兰芳,并通过梅兰芳,结识联络了李释戡、许伯明、罗瘿公、黄秋岳等一批政治失意人物。这些人全力帮助梅兰芳排戏,并且为其出谋划策、编订剧本,成为梅兰芳身身后的智囊团。

后来冯国璋担任了北洋政府大总统,冯耿光被任命为中国银行总裁,成为冯国璋的钱袋子。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是清末民初国内最大的银行,并且代理国库,是北洋政府的国家银行。从1918年至1928年这十年间,冯耿光一直掌控中国银行,与王克敏、张嘉璈并称中行“三巨头”。这段时间也是梅兰芳事业的巅峰期,其伶界大王的地位得到确立——当然,这主要是梅兰芳个人努力的结果,但不可否认背后肯定也有冯耿光的力量。

冯耿光比梅兰芳大十几岁,但梅去世时他仍健在,并且名列治丧委员会成员之列。1975年,冯耿光在上海辞世,享年93岁——这时梅兰芳已离世十多年了。

尚小云

电视剧中有一段商细蕊吃肘子的细节,熟悉京戏的朋友都知道,这是借用了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身上的某些元素。

商细蕊原型(鬓边不是海棠红商细蕊原型)

尚小云(中坐者)与荣春社部分学员合影

俗话说“饱吹饿唱”,吹奏乐器的人,必须得吃饱喝足,这样吹奏起来才底气十足;唱戏的人讲究气发丹田,得给腹腔腾出地儿来,不能吃饱。但尚小云不讲究这些,他上台前最爱吃酱肘子,一顿能吃上一大碗。尚小云曾任北平梨园公会会长,家里书斋挂着“管领群芳”的匾,因为这个缘故,书斋就被命名为“芳信斋”。尚小云不仅在芳信斋里读书作画,课徒授艺,还养着厨子。老北平梨园行都知道,尚小云的芳信斋以烹饪闻名,做的水晶肘味道比许多大饭馆都地道。

商细蕊原型(鬓边不是海棠红商细蕊原型)

尚小云在《秦良玉》中的扮相

当时艺人大都有抽鸦片的嗜好,像谭鑫培、杨小楼、余叔岩等都是瘾君子,同是梨园中人的尚小云却没这癖好,他是烟酒不沾,就是好吃。平日里总是零食不断,吃完花生吃瓜子,吃完瓜子吃萝卜,吃完萝卜啃脆梨,反正嘴是一会儿也不能闲着。

尚小云小时候曾经认了个干娘穆老太,穆老太开了家回民小馆“穆家寨”,最会炒疙瘩,尚小云也最爱吃。干娘去世后,尚小云多年没吃上炒疙瘩,后来遇见穆老太的闺女,她知道尚小云好这口,于是把他请到家里吃炒疙瘩,还配上小锅烧牛肉、素鸡、炸卷果等回民菜,不用说,尚小云肯定吃了个肚儿圆。

商细蕊原型(鬓边不是海棠红商细蕊原型)

尚小云在《摩登伽女》中的扮相

京戏艺人大都爱吃、能吃,文化学者徐城北在《谁是美食家》中这样说:“比如介绍杨小楼的吃,就有这样的细节:他陪客人在前厅吃饺子,仆人从后边不断把热饺子往前厅端。杨小楼一边吃着,一边随口问仆人:‘问问后边,我吃饱了没有?’”写得真形象。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回忆他向饭铺老板请教怎样做焖饼才劲道的诀窍,老板告诉他,所用烙饼必须是头天的,并且还要在锅盖上晾上半宿,最后再倒上豆苗和煮鸭子的汤——想想,这样做出的焖饼,能不劲道、好吃吗?

看来,《鬓边不是海棠红》中商细蕊原型不仅有梅兰芳、尚小云等人的影子,也糅合了民国年间众多梨园艺人的形象。这正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本文来自零落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1482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