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的意思(梗的意思解释)

【网聚青春的声音】

作者:王楷文(南开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打开短视频App,有时会产生些许恍惚:一些源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莫名其妙变成了热门讨论话题,原事件文本中的声音与图像元素被拼接或模仿,进而衍生出大量相关作品。近段时间网友对“躲汉子”“考试周破防”等充满兴趣,再往前则又是高喊“曹县666”……一茬接一茬,话题更新不止。此类作品构成了短视频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大致统称它们为“玩梗”视频。

层出不穷的“造梗”与“玩梗”,表现出网民们对社会人物或事件的价值判断与道德评价

“梗”这一词,在短视频领域,多指因特定语境而产生的含笑点元素。在当下,似乎不经意间,什么东西都能成为“梗”。比如,“考试周破防”则是指一则大学生发布的考试周前吐槽视频,因当时过于沉溺享乐、复习不完而抱怨不已,视频中出现的大量抱怨式金句,甚至其所喝的冰红茶,都成为流行一时的“梗”元素。“梗”的丰富程度难以想象,乃至于有视频账号如“梗百科”等专门用来解释“梗”,以防网友跟不上“节奏”。“造梗”能力的强大,体现了网民想象力的丰富。

而“玩梗”,也就是将笑点进行二次加工、创造新作品的过程。不同平台之间,“玩梗”的形式有区别。有的平台聚集了侧重视频技术应用的视频,包括各式各样的混剪、翻唱、换脸、将“梗”元素嵌入影视音作品中。譬如有的广告歌曲,在网友的参与下,拥有英伦版、河南梆子版、二手玫瑰版等多种形式。有的平台则更多聚集了真人直拍、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的表演与模仿秀视频。但总归来说,以“梗”元素为基础,通过对“梗”的不同演绎与诠释来表现新的意义,是“玩梗”的基本思路。

为何要“玩梗”?在“梗”的传播过程中,不少人将“魔性”“搞笑”等词语作为其产生的首要原因。新鲜好玩当然是重要因素,但“玩梗”显然不能被简单框定为网民自发在网络中寻求快感的娱乐方式,“玩梗”视频也不能仅被视为使原有文本生发创意、在二次创作中生产新的意义的“盗猎”之作。在文化工业领域,随着媒介转型趋势加快,短视频在网民的生活中逐步占有了更多位置,而技术发展与视频制作门槛降低,也让更多人有了借助视频来表达自我的可能。层出不穷的“造梗”与“玩梗”,实际是网民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态度表达,“玩梗”视频隐藏着大众对社会人物或事件的即时反应,表现着他们的价值判断与道德评价。“玩梗”在二次创作中所衍生的不同意义,都指向了一种对现实事件的态度。在这里,“玩梗”成为一种另类的“现实主义”创作。

更多关注“梗”本身,而不是“梗”所生发的社会意义,使“玩梗”难免沦为无聊的娱乐消遣

这种创作的效力几何,却要画上问号。“玩梗”视频的原理,在于通过提取元素,重新拼贴创生新的意义,而这些意义带有回应原作折射的现实境况的指向性。但是,单个元素的凸显,致使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梗”本身,而不是“梗”所生发出的社会意义。日本评论家东浩纪更愿意将此现象称之为“数据库消费”——大量元素(“梗”)构成了数据库,而创作者只是从中提取使用。这样诞生的二次创作,只是在数据库与作品之间进行往返,只能称之为消费,而不能称为创作。新的意义无法生发,“玩梗”只是在消费元素,后果自然是对元素的重视大于对作品整体的关注。

在视频弹幕中,当作者将“梗”与其他视频中的段落进行巧妙结合之时,弹幕往往会陡然增多,屏幕上飘来一片“好活”“绝绝子”等赞赏之语。在某些视频平台上,当一个人对“梗”的演绎受到好评,往往引发更多的人模仿。似乎只要有“梗”就能斩获好评,是否原创、意义几何并不重要,“玩梗”视频难免沦为无聊的娱乐消遣。

同时,网友的“用梗”,无论是换脸还是模仿,更多是将“梗”用在已有的作品中,特别是那些早就脍炙人口的作品,以元素替换的形式,在旧作品中试图表达新内涵,有些类似于寄生。当零散的元素被置于另一个作品之内,或说置于另一种具有完整意义的框架之内,“梗”在提前预置的框架下,反被消解了意义。

表象热闹,意义难产。于是,二次创作的作品难免成为浮于云端网友“自嗨”的狂欢,那些在造“梗”之初蕴含的现实冲动,在“玩梗”中逐步消解。对“梗”阐释能力的匮乏,表明网友想象力的匮乏,恰恰也是文化工业遮掩现实的过程。

一边是网友“造梗”的丰富,一边是“用梗”的乏力,现实观照的出发点与“玩梗”结果的悖谬,构成短视频领域二次创作的陷阱。对“玩梗”视频来说,有必要发挥短视频创作中的轻快便利,使其呈现出网民本想表达的现实态度,通过戏谑式批评达到正向价值引领。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9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文来自胡巴网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1606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