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越个人资料(王骁个人资料简介)

由中国饭店协会、山西省饭店业商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山西)食品餐饮旅游博览会暨中共创建第一城(阳泉)首届面食文化节将于8月8日至10日在阳泉市桃南中街38号(原西河滩蔬菜批发市场)举办。面食节展区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共设置展位120余个,将吸引省外展商40家,省内展商80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熟知山西面食文化的博大精髓,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面食技艺,品尝、享受到山西面食的地道风味。小编将博采众长、采撷名家名篇,推出《山西面食杂谈》系列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山西面食杂谈——太原傅山与阳泉平定“漂抿曲”

今天为您推出由山西资深实战派品牌专家郭守祥(阳泉平定人)撰写的文章:山西面食杂谈——太原傅山与阳泉平定“漂抿曲”

近日,就山西面食品牌的传播话题,与平定籍著名学者李文元老师畅聊,不仅谈到莜面栲栳栳、荞面碗托和运城的油泼面,更聊到了太原傅山与阳泉平定“漂抿曲”的深厚情缘。

太原傅山,不但是文学家、书法家,更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和养生美食家。他养生美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努力让膳食在调养身体、益寿延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八珍汤和头脑的配料、做法和因特定时令而定的吃法,就是他养生食疗最具代表性的经典秘法。

山西面食杂谈——太原傅山与阳泉平定“漂抿曲”

大概是因为这种学养,他在巳丑秋(清顺治六年)`太原晋祠堡保卫战失利后,由西河(今汾阳)避居平定药岭山下的马郡村时,对当地村妇做的荞面“抿曲”就大有感慨,并作诗颂之。诗云:

合络出纤手,

蚍蜉糁太妖。

绿微白凤髓,

羹失绵羊臕。

滑嫩难胜箸,

晶莹不忍挑。

红裙花戴雪,

风味想如荍。

在阳泉平定地域,民间称谓的“抿曲”,即是人们熟知的河捞,傅山在诗中称其为“合络”,在另一些文字中傅山也称其为“河漏”、“饸饹”。

诗中的“臕”字,是“膘”字的异体字;“荍”,却不是莜麦那个“莜”,而是“荞”字的异体字,亦读作荞。

山西面食杂谈——太原傅山与阳泉平定“漂抿曲”

从这首诗传达的信息看,平定州做河捞吃河捞的乡俗传承久远,制作技艺娴熟且已普及至边远山乡。一个普通村妇做“合络”,就能引起傅山的关注,这与傅山对养生美食的探索密切关联。概括地说,此诗首联赞河捞之出,颔联夸河捞之色,颈联摹河捞之形,尾联叹河捞之味,形制严谨,主题突出,文字绮丽,可见傅山先生文学素养之深厚。

大儒笔下,一碗极普通的河捞面出自丽人纤纤玉手,自然妖艳惑人;面条晶莹似白凤骨髓,羹汤香醇赛羊脂浓滑;河捞面盘绕碗中,一如浴女热汤新沐,何忍筷箸轻挑亵玩;但食客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美食对舌尖味蕾的致命诱惑。

经太原傅山这么一写,古州平定的拉面、抿蝌蚪或是名宴三八席,珍馐玉馔无颜色,河漏面似乎就是山城阳泉的第一佳肴了。

这还真不是傅山一时兴起的胡诌海夸,他对平定的漂抿曲的钟爱之情,却有撰写《河漏赋》的一段传世佳话为证。

山西面食杂谈——太原傅山与阳泉平定“漂抿曲”

明末清初,傅山先生多次寓居平定的药岭、嘉山、榆关,这里不仅有三立书院的同砚挚友白孕采,有张三谟、魏一鳌等一大批贤达士绅等相舆甚善,更有平定朱家的联姻亲家。从“伏阙讼冤”起,到七十三岁仍寓居大峪张氏花园长达半年才返回太原,前后近四十年多年的时间里多次寓居平定,并留有大量诗作文章。这中间就有收于《霜红龛集》,刻碑立于平定冠山的一篇《河漏賦》。

这《河漏赋》是什么情况下写的呢?当年,傅山寓居平定城厢,或出入晋冀齐鲁路居平定小憩,最愿意到平定城东门外的一家小饭店品尝“漂抿曲”。店中掌柜姓张名维遇,年近古稀,为州中志士。他做的绿豆面“漂抿曲”,润滑劲道,远近闻名。小店门面不大,却连着个小院,院中有亭,亭旁古梅、冬青各一株,枝叶繁茂,梅花怒放,喜气盈人,恰似笑迎宾客,异常可人。傅山先生常于亭内边赏古梅、冬青,边品尝张师傅的“漂抿曲”,总要多吃一半碗,才惬意舒坦。一来二去,张师傅从平定士子口中知道了这位客人声名非凡,窃以为熟惯,便趁收拾碗筷之机,提请傅山给自己写一帧墓志铭文,以为身后之备。不期傅山一向不为人写墓铭而婉拒。之后,傅山到仇犹、沁县、寿阳等地游历,转眼就是三年多过去。一日,寓平定时,又独步东门之外的抿曲店,以解饥馁。然而小店依旧,掌柜却已易人。一打问,才知老掌柜已故去三年矣!

山西面食杂谈——太原傅山与阳泉平定“漂抿曲”

傅山闻讯,黯然伤神,遂步入后院,想再看一看那两株悦人心目的古梅、冬青,不料梅与冬青亦随老掌柜而去,早已蔫然枯死矣。目睹此景,隐隐作痛的心,又似挨了一击,顿时潸然泪下。此时,傅山再无心品尝“漂抿曲”,掩面出店,径回客舍,是夕,夜不能寐。翌日,作《河漏赋》,并刊之于碑,以寄其情。

如今,其碑犹存于冠山,然因年代久远,字迹多有漫漶,今将碑拓可辩认之文陈述于下,既飨读者,更为缅怀傅山先生以平定《河漏赋》寄托的人文情怀。

可辨之文略云:“……老夫好吃州中河漏,每过州,知交辄为吾设河漏矣。维遇吾一河漏檀越也。居东门,小亭藏古梅一枝……,又冬青亦不类常所见,……如刘松年画松法,老夫每于此噉河漏,辄多进一半碗,如梅冬青之劝老夫也,何梅与冬青故,……”云云。

山西面食杂谈——太原傅山与阳泉平定“漂抿曲”

太原傅山笔下的“合络”、“河漏”,即是阳泉平定人们称谓的“漂抿曲”,亦称为小河捞。

回顾傅山先生与平定“合络”、“河漏”的那段历史佳话,不仅意在让人们了解平定古州的代表性名食,更想提醒业界舆情,绝不要轻看太原傅山先生为平定撰写《河漏赋》的本质内涵。

从《河漏赋》看到的不仅是傅山先生喜吃平定河漏面,更要顿悟到促成傅山撰写《河漏赋》背后凝结的人文情缘。

州中好友动辄请傅山到张维遇小店吃河漏,傅山每每过州也要到张维遇小店噉河漏,如若没有卓著上乘的河漏声誉,没有时间验证的体贴入微的周到服务,如果没有悦心可人的消费环境,一个晋省著名大儒岂会对张维遇掌柜和一爿河漏店动情入心、专撰《河漏赋》?就我所知,这在傅山先生经历中,可谓是绝无仅有的特例。

山西面食杂谈——太原傅山与阳泉平定“漂抿曲”

它不仅揭示了餐饮食品品牌之所以能打动顾客、留住顾客,进而促成回头客的秘笈真谛,而且对于提高餐饮服务业经营水平和聚力品牌打造,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绝不该小觑。

由此可见,太原傅山与平定漂抿曲(小河捞)的结缘,不仅是阳泉平定,而是山西餐饮发展史上的传奇事件,是一种不能再造的文创资源,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通过挖掘研发和聚焦提炼,让其在铸塑山西面食品牌满足时代需求契合点上,为山西面食做强做大,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

仅以此文,献给中国(山西)第六届面食文化节!

(文中部分资料由翟志洋、李文元提供)

本文来自凋颜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16080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