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的意义(马踏飞燕的意义是什么)

马踏飞燕是人人皆知的中国旅游标识,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马踏飞燕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东时期的将军墓。铜奔马高34.5厘米,骏马体型的每一部分都异常完美而匀称,四肢修长矫健。马昂首嘶鸣,鬃毛猎猎,腾跃如飞。

铜奔马三蹄呈飞驰向前之姿,一蹄轻轻踏落在飞翔的鸟背上,姿态动感强烈。既表现其高度的浪漫主义意境,同时又保持着铜奔马精确的平衡,堪称我国古代青铜艺术中无与伦比的珍品,也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

马踏飞燕:天马所踏之鸟,到底是不是燕子

铜奔马充分表现了古代艺术家天马行空的丰富想象力和能工巧匠精湛的铸造工艺。铜奔马是东汉艺术家的经典之作,代表了东汉时期铸造工艺的最高成就。

铜奔马将动与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力量与速度之美,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结晶,令人拍案叫绝。因此,在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的文物。由此可见,此藏品极具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半个世纪以来,对马蹄所踏的这只鸟究竟是什么鸟,人们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学者们也是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我觉得比较有趣,在此分享以下几种:

一是"马踏飞燕"

1971年9月,郭沫若曾陪同柬埔寨宾奴亲王来兰州访问,在甘肃省博物馆,见到了不为人知的铜奔马,惊叹不已。他以考古学家的见识和诗人的浪漫,将这个铜奔马命名为"马踏飞燕"。 后经郭沫若推荐,"马踏飞燕"与一批其他国宝级文物一起,赴世界各地巡回展览。观众好评如潮,将它誉为"绝世珍宝"!

从此,铜奔马有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称"马踏飞燕"。但很多人,包括一些学术权威却认为,此"鸟"非燕。燕尾如剪,能开能合,而马蹄之下的鸟,其尾部不是剪刀型,而是契型,显然不是燕子。既然马蹄之下的鸟不是燕子,那么称铜奔马称为"马踏飞燕"显然不合适。

支持将铜奔马称作"马踏飞燕"的人们,却认为这个称呼传播甚广,是目前流行最广的一种说法,早已耳熟能详,深入人心了,没必要再做更改,而且这个称呼也很有意境。

马踏飞燕:天马所踏之鸟,到底是不是燕子

二是"马超龙雀"

学者牛龙菲根据东汉张衡《东京赋》中"龙雀蟠蜿,天马半汉"之语,认为这只鸟是"龙雀"。 龙雀是传说中凤凰的一种,一旦起飞就再不会落下,是及其凶猛又孤独的鸟,即秦汉神话传说中的风神"飞廉"。于是提出铜奔马应该称之为"马踏龙雀"或"马超龙雀"。这也是官方对中国旅游标识的命名。

1983年12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马超龙雀"被定为我国旅游图形标志》一文,马超龙雀的命名,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并且被收入了权威的《中国美术辞典》,释文称"后经考证,所谓飞燕并非燕子,乃古代传说中的"龙雀",马亦非凡马,而是神马,即"天马"。这篇文章,也成为日前官方定名为"马超龙雀"的主要依据。

马踏飞燕:天马所踏之鸟,到底是不是燕子

三是"马踏飞隼"

提出"马踏飞隼"的学者认为奔马速度再快,也不可能超越风神。况且,传说中的龙雀是鸟身鹿头,与与铜奔马蹄下的"鸟"造型截然不同。

马蹄之下那只鸟是飞行能力极强的"燕隼"。燕隼是在西北,特别是甘肃武威十分常见猛禽。当地人称青条子、土鹘、儿隼等。其体型大小如鸽,形似雨燕,常在空中捕食昆虫和家燕、云雀这类小飞鸟,飞行迅速极快。

所以有学者认为,擂台出土的铜奔马不应该成为"马踏飞燕",而应改叫成"马踏飞隼"才对。

马踏飞燕:天马所踏之鸟,到底是不是燕子

四是"天马逮乌"

有学者提出"燕隼说"无法找到确切的理由,而他们从浙江龙游石窟中的"天马行空"图中发现:图中的"天马"造型与铜奔马很相似,前蹄正好在"乌"背上方,而铜奔马的蹄子也正恰好踏在鸟背上。

这些学者认为,铜奔马的含义是天马超越或逮住了乌鸦,"乌"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也称为"金乌"或"赤乌",唐代诗人韩愈有诗云:"金乌海底初飞来"白居易也有诗曰:"白兔赤乌相趁走"都是指传说中的神鸟。

"天马逮乌"的寓意,就是"天马"追日。东汉铜奔马为"天马逮乌"。天马行空,与日同辉,正是大汉的追求。故铜奔马叫"天马逮乌"才是恰如其分的。

马踏飞燕:天马所踏之鸟,到底是不是燕子

五是"马踏飞鹰"

但即便有权威机构的认证,学术界对铜奔马命名的争论依然没有停歇。后来,又有学者认为马蹄下的鸟应为"鹰",这一论断,主要是根据鸟的外形来判断。

我国著名的畜牧学家崔堉溪就曾列举了"马踏飞鹰"说的六项理由,也颇有说服力:

1、燕子体小,马蹄踏上之后,露出的燕体部分不可能如此之多。

2、燕尾较短而分叉,鹰尾较长而尾端整齐。

3、鹰飞的速度在鸟中最快,"马踏飞鹰"更能说明马跑的高速度。

4、在甘肃河西一带,鹰四季皆有,而燕罕见。

5、马与鹰在古代常被人视为狩猎工具,猎鹰与猎马常在一起,向同一方向飞奔,对同一猎物追捕,燕子很少有这类行为。

6、古今养鹰人多喜欢在鹰尾上部系一响铃,鹰飞铃响助兴,"铜奔马"模型,飞鸟尾巴上部果然有一个系铃的孔眼。

马踏飞燕:天马所踏之鸟,到底是不是燕子

六是铸造浇冒口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据说铸造时,为了能使金属熔液平稳地、连续地而且均匀地导入铸造模型腔中,不发生喷射现象,避免铸件产生夹杂,形成缩孔,就会有一个铸造浇冒口,用来浇注铜液。

铸造铜奔马时,浇冒口选择在不影响美观的马蹄处。铜奔马铸造成功后,本应该除去。但是,古代人没有今天使用的钢锯、带锯、无齿锯等工具,无法除去这个浇冒口,只能让它保留在铜奔马上面。

这个铸造铜奔马时留下的浇冒口,是自然形成的四不像,而后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个铸造烧冒口说成是"飞燕"、"龙雀"、"飞隼"、"雄鹰"……

东汉铜奔马称谓混乱、无法达成统一的问题,其实已经存在数十年。各种说法都有其理论依据,至今仍无法达成一致。不少专家学者在内的有识之士提出,杂乱不一的称谓不利于文化的精准传播,也不能确切表达其中蕴含的中国旅游标志的意味。期望权威机构对此做出权威规范,发挥铜奔马推动文化业和旅游业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朋友,你认为铜奔马应该叫什么更为贴切呢?

本文来自假相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1881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