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大禹治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引用一句名言概括)

小勋他们上个星期新学了一篇课文,叫做《大禹治水》。向来对神话传说很感兴趣的小勋,回来后一直问我大禹治水的细节,他好奇那时候工具不先进,人也很少,怎么可以建造出那么大的工程?并且大禹路过家门也不回去,他应该不是好爸爸吧?

我其实也不是很清楚,本着“不懂就问”的求知精神,我们俩窝在沙发里查了很久的资料,终于搞清楚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包括,尧舜的皇位禅让、禹的父亲鲧、禹的儿子启、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等等问题。

二年级课文《大禹治水》中被质疑的地方,原来古书中是这样记录的

老师在课堂上和孩子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做大事要有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的品格;遇到难题要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最后才能成功。

可是我们查了很多资料后,发现事实也许和我们往常的认知有点出入。

单就“三过家门而不入”来说,就有好几种说法。

有说,禹是三过家门而不敢入,因为他的父亲鲧就是治水不力而被赐死,如果他不表现得兢兢业业,害怕会连累家人;

有说,“三”并不是指具体的三次,因为古汉语中“三”一般用作虚指,表示多次。也许就是说禹有很多次经过家门口,但没有进去,并不是说,他从来不回家。

有说,禹不进家门是因为他在外面娶了小妾,已经生下了儿子“启”,自然不想回家。

也有人说,大禹所处的三皇五帝时期,也就是新时代末期,那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一段时间。

那时候的婚姻特点就是,夫妻间彼此没有忠于婚姻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禹可以和别的女子交往,禹的妻子也可以和别的男人交往。这种习俗使新时期时代的人们没有家庭观念,禹才可以做到不留恋家,三过家门而不入。

还有人说,涂山氏女娇的儿子启,并不是大禹的亲儿子,所以禹在儿子出生时都不回家。因为,古籍中有过记载“辛壬娶涂山,癸甲生启”,也就是说女娇婚后两天就生下了启。

更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禹的丰功伟绩不过是因为他儿子启当上了君主,所以过度夸大了他的功劳。因为按照那个年代的劳动力,要建那么大的工程,短短几年内是无法完成的。

总之,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把禹“无私奉献”的形象给打破了。

二年级课文《大禹治水》中被质疑的地方,原来古书中是这样记录的

我婆婆看到我和小勋在讨论这个,忍不住插嘴道:你怎么教小孩这些呢?等下你教的和老师教的不一样,小孩考试时还怎么写题目。

其实我在查资料,并且决定把网络上那些讨论如实告诉小勋时,我已经考虑好这个问题了。我们不能因为要考试,要正确答案,就剥夺了小孩的辩证思维,和质疑的勇气。

在讨论完之后,我问小勋,如果考试有一道题目是:《大禹治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你会怎么说?他说:做大事要懂得吃苦耐劳和学会变通,多想办法。

我又问他,那你对我们刚刚了解到的这些禹的故事,你怎么看的?他说:没怎么看呀,反正这是神话传说嘛,没有人知道事情的真假到底是什么样,我们就当作听故事就好了。

二年级课文《大禹治水》中被质疑的地方,原来古书中是这样记录的

他这样说,我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喜欢问这些问题: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孙悟空吗”

“月亮里面有嫦娥吗”

“我们的天和地真的是盘古劈开的吗”

每次他这样问我,我都不会直接说真假,而是告诉他“也许是真的,也许是人们想象的,以前的人向往美好的生活,喜欢幻想天地万物。但不论真假,这些都是很美好的故事,我们也可以浪漫的幻想月亮里有玉兔和嫦娥,可以认为孙悟空现在正在天上当神仙”。

他现在长大一点了,懂得质疑和辩证了,我觉得是好事啊。并且从他的反应来看,一点也没有影响他考试答题时的思路。

二年级课文《大禹治水》中被质疑的地方,原来古书中是这样记录的

就像《大禹治水》这篇课文一样,了解过更多知识之后,看问题也就变得更全面、以及更加具有现代思维。

比如我会告诉他,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缺点就否认他的优点,要承认他确实治水有功,更不能否认他传达出来的精神:做事认真、懂得变通、吃苦耐劳。

其实辩证看待课文,以及勇于质疑课本知识,这些事近年来发生得还挺多的。比如:

1、二年级下册的语文书里有一篇《羿射九日》的课文,里面说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说“他趟过九十九条大河”。有一个小学生就质疑:既然水都被蒸干了,后羿又怎么趟过的99条大河呢?

二年级课文《大禹治水》中被质疑的地方,原来古书中是这样记录的

2、同样是语文,有一篇《鹬蚌相争》的课文,一个小学生质疑说:蚌的肉被鸟的嘴夹住了,蚌又用壳把鸟的嘴夹住了,那它们是怎么开口说话的呢?这到底是《战国策》里的故事是瞎编的,还是里面的赵惠王太傻了?

二年级课文《大禹治水》中被质疑的地方,原来古书中是这样记录的

这两个故事其实和《大禹治水》被质疑的点很相似,孩子们用现代思维看待故事,并且勇于提出疑惑,这其实是好事。

这样做既保护和尊重了孩子的批判精神,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带孩子解读神话/民间故事。那就是,这篇故事传达出来的精神远比事情的真假度更重要,即使我们知道它们有缺陷,但依然会被故事里的精神所打动,这就是故事的魅力。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提出课本上的疑惑时,你会怎么回答?是敷衍了事,还是批评他多管闲事,或者像我一样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花时间陪孩子一起解决疑惑?

二年级课文《大禹治水》中被质疑的地方,原来古书中是这样记录的

我早上发过一条微头条,是说家长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孩子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说的是“决定”,不是“影响”。

因为在我看来,孩子对待事情的态度,完全是父母的翻版。当你抱怨孩子不愿意思考时,你复盘过自己平时对待思考的态度吗?当你说孩子智商不行,不是读书的料时,你反思过自己的教育方式,你有给过孩子足够的内在驱动力吗?你是否做了一个好榜样?还是只会刷手机。

好奇《大禹治水》的来龙去脉,并且最后带孩子得出了一个和课本不同的答案,这样一件简单的事,其实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是否愿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意识。

二年级课文《大禹治水》中被质疑的地方,原来古书中是这样记录的

当孩子提出疑问时,我们不要打压他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或是敷衍了事。而是带着他一起解决问题,正确引导,告诉他现实和神话故事的区别。

让他既能从神话传说的故事里得到文学底蕴,又有科学百科知识的辩证精神。

本文来自分无痕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19923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