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舌音有哪些(翘舌音有哪些字)

乐山地区方言分区与乐山话词汇特点介绍

今天在《乐山市志》看到有关乐山方言的篇幅,再次整理出来供大家欣赏。

一、乐山方言区的划分

入声独立区(除仁寿、井研外的15个区县)

乐山话(市中区、五通、沙湾)。发音粗重,入声自成声调。城区年长者读“盐巴”为iáibō、“他们”为dē们、“花”为hā、“瓜”为gā。

峨眉话。入声音高高于阴平。有的去声和阴平相混,外地人常将“一屋住”、误听为“一窝猪”。“什么”叫“啥咡古子”。年长者有卷舌音。

夹江话。入声音高高于阴平。an、ang严重相混。碗读网、船读床、官读光;中兴、马村相反,汤读滩、党读胆。

洪雅话。入声与夹江话相近。无ian韵母,以ie代ian,“尖”读jie、“连”读lié……“我的”叫[ηàu]的或[ηòu]的,“他的”叫nào的或1ou的。

眉山话。入声后尾略上扬。都、多不分;有的乡“詹”、“张”不分,“红”、“黄”不分。“昨天”叫“晏天”,“何处去”叫“啥咡及”。

乐山地区方言分区与乐山话词汇特点介绍

彭山话。入声为中平调。“什么时候”叫“商受”,“这里”叫“各咡”,“不要”叫“标”,“不晓得”叫“标得”,“不好吃”叫“包吃”。

青神话。入声与眉山相近。“什么”叫“娘各咡”,“怎样”叫“从块咡”。“咡”字用得非常普遍,如女咡、猫咡……“额得色热”等字韵母皆为[#],与眉山、夹江(为ai)不同。

犍为话。多数似乐山话,少数乡似自贡荣县话和宜宾话。有v声母,“王”读váng。

沐川话。有卷舌音,但不同于普通话。zh组与z组常相混。有v、[n]声母。

峨边话(峨边、金口河区)。峨边、金口河区与峨眉、洪雅话相近。城区受外来人影响较多。有v声母。

丹棱话。与洪雅、夹江话相似。

马边话。与沐川、犍为话相似。但一般以an代ang,“床”读“船”。少数以in代ian,“钱”读“秦”;以ong代en,“春分”读“冲锋”。

乐山地区方言分区与乐山话词汇特点介绍

无入声区

井研话。多数区乡无入声;古入声字全归去声。有卷舌音zhchshr;卷舌音的字范围略小于普通话,一样与zcs[z]组字严整对立,但声母发音舌位稍前。邻荣县少数乡“天”读“厅”、“袁”读“云”、“胖”读“判”、“床”读“船”。

仁寿话。多数区乡(沱江流域)无入声,入声一般归去声。部分区乡有卷舌音zhchshr,发音与井研相同。龙正区有入声(岷江流域),有的似眉山话,有的似青神话。

乐山话词汇特点

群众日常用语乐山方言词汇丰富多彩,群众日常用语地方特色非常鲜明:

习惯自称“老子”;习惯骂人为“龟儿子”、“狗日的”(有时表示亲昵,如“龟儿子好乖”,“狗日的好得行”!);常用“日齐”(qíe)表示不以为然,“啊喝”(ǒhè)表示没办法了。

名词词尾常加“子、儿、咡(ēr,按乐山方言调值发音,下同)”,如“妹子(mèizi)、妹儿(mèiér)、妹咡(mēiēr);树子、杯子、帽子;帽儿、袜儿、猪儿、狗儿;鸡娃咡(小鸡)、牛咡、杯咡。仄声字后一般用“儿”,平声字后一般用“咡”。如“妹”读去声时加“儿”,读阴平时加“咡”。但“猪”后面一般只有“儿”字。有时“子”、“咡”有区分大小的作用,如“盘子”(大)、“盘咡”(小);有时“咡”表示亲热、喜爱,如“妹咡”、“牛咡”。

表示“很、极、非常”常用“溜、喷(pong)、梆、浇、浠、咪(min)”等作性状副词,如;溜尖、溜光、喷香、喷臭、梆臭、梆硬、浇湿、浇酸、浠脏、浠烂、咪甜等;形容蔬菜或肉类蒸煮后的软、烂程度,有#(pā)、溜#、浠溜#、#了、融了、烂了、浠#烂了等多种说法,十分形象生动。

一些县“那里”叫“路咡”;“哪里”叫“哪塌、啥咡(sáêr)、咳咡(háêr)、咳咡古子”;“什么”叫“啥子、抓子(zuàzǐ)、娘各咡;“怎么”叫“咋个、诧些、除咡、从咡、从块咡”;“这么多”叫“众多、弄多、母多”;“那么长”叫“众长、弄长”。

量词、动词、形容词与书面语词差异较大,如:一块(个)人、一杆(支)烟、一空(kong、间)屋子、一匣(xià,座)房子、一丢丢儿(一点点)、一哈哈儿(一会儿);啳(骂)、;撈(拿、扛)、(cao2提手旁加一个造字)(翻、搅动)、夻(zā,张口)、?(kǎng,盖物);咡(响)、歪(uāi,凶、凶恶)、歪(uǎi,假冒伪劣)。

本文来自残念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0653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