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怎么读(荆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

古诗词中的入声字(四)

诗曰:谁教国音拖软腔?汉家官话本铿锵。燕人非是舌头短,满族可能声带长。

疑是宦官宣圣旨,似乎臣妾禀君王。正声岂止京城语,北地方言宜簸扬。

五 古诗词中的入声如何读 入声不行教授,已经九十来年。七十岁以下的人(大陆人,

海外华人情况不才不明),多不知入声为何物,甚至没听过入声这个词。中小学教材上有古诗词,但从来不提入声,甚至也不讲平仄。大学的古汉语教材对古诗词格律浅尝辄止,似乎也不讲入声(不才学的郭锡良的古代汉语,没学过入声)。王力先生出过好几种讲诗词格律的小册子,对入声似乎讲得也不通透,得须诗词爱好者自学钻研。不才见识狭窄,没见到过入声的专著专述。在教孩子古诗词期间,偶涉此域。本文论点多属自悟,是耶非耶,与古诗词爱好者探讨。上面讨论了入声的定义、特征及范畴,下面谈谈入声在古诗词中该如何读。

1、诗歌形式的灵魂,是押韵和节奏,无论古诗今诗,不押韵无节奏就不叫诗歌。有些散文分成行,今人称之为诗,那是今人之自由。古人呆板,循规蹈矩,作诗词必遵押韵与平仄。而这两者都牵扯到入声。了解入声,首先应了解诗词格律。与入声联系密切的诗词要素是声韵(“声”非指声母,详见后文)和平仄。这里所说的声韵专指韵脚而言,唐宋直至清末,诗词声韵变化不大,都是平水韵,除了入声韵外,舒声韵绝大多数与今音相同,所以我们读古诗词,大多数都能觉得押韵合辙。今体诗中的五七言律诗,都押平声韵,不用考虑韵脚有入声。但韵脚的对句脚(首句除外。有人谓之白脚,三五七句脚。首句可入韵亦可不入韵,即韵脚有平有仄,仄声的不用去管,平声的须注意是否是今读平声的入声字)是仄声,若今读平声,该字基本可判定是入声字。熟悉自己方言的人,如果读古诗词时觉得某字用普通话不押韵,用方言却押韵,说明该字极可能即是入声字, 该字方言音即是古音,如杜甫诗自“俄倾风定云墨色”到“长夜沾湿何由彻”八句有五个韵脚,其中的“黑:用普通话读就不押韵,晋音读贺就押韵,这贺就是古音入声。进一步查阅,可知"色黑"是入声职韵,"铁裂绝彻"是入声屑韵,职屑韵在这里通押。(词林正韵和王力都没说职屑能通押,但杜甫不会错。这也印证了不才前面说的入声韵母模糊,用韵宽泛的论点。职屑的韵母都近似歌的韵母。)绝句中有少量的古绝押仄声韵,其中有的押入声韵,则不管它今音读何声调,均应读作入声。如柳宗元的江雪,"绝灭雪"都应读成入声。古体诗押平声韵或仄声韵皆可,仄声韵中押入声韵的也很多。还可邻韵通押即用宽韵,有的诗一韵到底,有的诗可以换韵,几句(最少两句两韵)一换,平仄韵相间而用,给人一种奔放排奡,气势磅礴的感觉。如李白的几篇七古就是这样。押入声韵的古体诗急促沉郁,能表达悲愤的感情,著名的文天祥的"正气歌"后半篇即是如此,用入声去吟诵,会使人感觉到先烈血泪俱下的情绪。

2、再说平仄。平指平声即今音的阴平阳平,仄指仄声即上、去声和入声。现在我们讨论的是狭义平仄,是指能分辨诗词节奏的平声仄声,这个平仄实际说的即是诗词节奏。节奏是诗歌(无论今古)基本特征之一,没有节奏,就不叫诗歌。古诗词的节奏主要是靠语音的平仄来辨别的,古诗词中往往以双音词和三音词(双音词加单音词)为节奏单位,词末处王力先生称为节奏点(句末的叫韵脚前面说了,不再讨论)。节奏单位的平仄是交替出现的,五言律诗的典型节奏即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种。七律只是在其前面再加一个节奏而已。节奏点是个关鍵之处(七言的二四六字,五言的二四字。),此平彼仄,此仄彼平,这是常例。两个节奏皆仄的情况偶尔有之,两个节奏皆平的,今体诗中很难遇到。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弄清楚,两个相连的节奏点,若是皆平,就要注意其中一个应该是入声字了,例如在“即从巴峡穿巫峡”中,“从”比较好确定是平声,那么即可知道“峡”是入声了。古体诗自由放纵,除了押韵外,其他较少拘束,另当别论。

3、前面我们曾说过,入声对今人吟诵的影响主要在韵脚和节奏点处,这两处之外的入声字(双音词的前字),发音未必用力,对吟诵影响不明显,我们不必刻意关注,读不读入声关系不大。节奏点处(非韵脚)的入声字,主要功用是用作仄声以分辨平仄,如果它今读平声,那么读成短去声即可,若是它今读上、去声的仄声,不讲究的话,即按今音去读亦可,但注意不可故意拖长音调。读成入声,还是正宗发音。这里需要再强调一下,入声韵脚必须发作入声,今读平声的固然须读入声,今读上、去声的也须读作入声。上、去声的韵和入声韵区别很大,不可混为一团。

4、韵脚的入声发音是吟诵的重点,也是读入声的难点。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一些。我们在吟诵古诗词时,有时遇到某篇感到不押韵,佶屈聱牙,这往往是入声作怪。入声和普通话已经相距较远,因此好多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入声很陌生。若既然是古诗词爱好者,也只好下些功夫掌握入声知识和一些入字了,否则也只是叶公好龙了。入声乍看犹如天书,被人视为畏途,其实若细窥沉思,并非难不可逾。平水韵把入声分为十七韵 ,后人把十七韵分门别类,词林正韵分作五部,王力先生分作八类。即是几个韵合在一起,可以通押。王力先生的八类是:一屋沃,二觉药,三质物及月半(月韵中的一部分),四曷黠屑及月半,五陌锡,六合叶洽。七八类分别是职、缉,各自独用。古诗词中的常用入声字约有二三百个。不才斗胆狗尾续貂,拟出十七韵中几个字的今音,以“读若”二字标明如下。觉 读若过或倔去声,药、月 读若亚,曷、黠、洽 读若哈,锡 读若色。另外十个字读若今音。读时莫忘入声短促模糊的特征。

5、我们说官话古音(唐至民初)与今音(普通话)已经有了不小的差别,古音可能保留在某些现代方言中,从方言中寻找古音,可能是语言学家的任务之一。这些不是我们现在讨论的事情。我们只是讨论古诗词现在如何诵读,如何诵读才能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容易记忆。因此我们没必要探讨诗词中古音的真实读法。我们只要求: 甲、押韵,以求音乐美;乙、平仄,以求节奏感。平仄我们已经谈过了,现在再深入谈谈押韵问题。我们知道汉语语音有三要素即声母、韵母和声调。押韵的韵实际上是指的韵母加声调。我们要求押韵,就是要求韵调相同或相近(宽韵),不用管声母。古音今音的声母区别是很大的,但是我们在吟诵古诗词时却可以不去强调它。例如古音声母没有今音的基期希,其读音是哥科喝或资疵思。因此我们在诵读古诗词时,声母读今音古音(在某些方言中)皆可以。不才把这称作弃声取韵,权宜拟音。这并非是不才的首创,而早就是众人的共识。例如把斜拟音霞即是如此,斜的古音今音都不读霞,读成霞只是为了押韵。当然某些方言读成古音牙或仨也无不可,前面提到的觉读若过(古音或方言音)或倔去声(普通话声母拟音)也是这样。

6、至此入声讲得差不多了,以后想再讲讲今音古音不同的舒声字在古诗词中该如何读的问题,不知诸位是否有兴趣。下面录首不才加注的入声韵古诗以飨读者。是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小字是注释。

今朝郡斋郡守起居处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荆棘薪柴,归来煮白入读若社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入读若谢。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入读若借四入声陌韵

煮白石:有仙人煮石疗饥,这里说道士道术高深。

本文来自言嵩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0697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