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翻译(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书戴嵩画牛翻译)

注:前面发布这篇文章时,把题目中的“题跋”误写为“提拔”,特此重发一遍。

全国特级老师讲《书戴嵩画牛》:“书”是题跋的意思?语文教学中有多少常识错误?

文|王小弘

日常语文教学中到底有多少常识错误?

今天又听了一位全国著名特级老师讲的课,讲的是小学六年级的一篇文言文《书戴嵩画牛》,这位老师将课堂组织得很活泼,又是读又是演,各种互动,热热闹闹,当然我不认为这样的课在实际教学中能有多少效果。此文也不说这个,是想就此探讨一些常识问题。

在这堂课的导入阶段,老师给这篇文章类型定位为“这是一篇题跋”。

老师为这个“题跋”做了很多准备,先是引用了题跋的文字定义:“题跋指写在画、书籍、碑帖等上的文字,写在前面的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题跋就是作者阅读上面的文字而发表的自己的观点。”(这个定义的后面一句话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然后又上了一幅画,画上一根竹枝,一只浮鸭,几片花瓣,上有一首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看起来这是根据苏轼诗意进行想象创作的所谓“惠崇春江晚景”,虽然画意与诗意是在硬凑,但老师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来理解这首诗原来本是一幅画的题跋。

接着还讲了此文写作背景,说是苏轼心情不好,在朋友家看到戴嵩画的牛,就有了想法,又不好意思直接在上面写字儿,于是回家就写下来这篇题跋。

经过这三层导入之后,老师让学生理解“书戴嵩画牛”这个文题中“书”的意思,学生说:“书就是题跋的意思。”老师给予了肯定并鼓掌。

我希望这位老师是因为在舞台上表演太紧张而导致的疏漏,但还是想借助这个片段来探究一点常识。原文很短,录于下: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常识一

《书戴嵩画牛》是一篇小散文,讲了一个爱画的戴处士和一个放牛的小牧童之间的故事,最后借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来当作结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多向懂行的人请教。这属于一事一议的写法,说它是围绕戴嵩的《斗牛图》而写,这没问题,但把它归类为是《斗牛图》的题跋,则比较牵强。

作为一幅画的题跋,首先是形式上的“题跋”,题在画头位置,跋在画尾位置,题跋以及印章,其实和画本身是一个整体,都是作品的一部分。当然,题跋的内容也要与作品密切配合,不能游离。

《书戴嵩画牛》这篇短文并不是题写在《斗牛图》上。内容上虽然写了《斗牛图》,却是从杜处士晒画时与小牧童的对话角度来写,主要是写对戴嵩画牛该如何来画进行的讨论,通过这讨论来表现出杜处士对小牧童观点的认可态度,从而推出“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不可改”。其实此文中作者并没有直接肯定小牧童的观点,只是肯定了杜处士的“笑而然之”,这是关乎此文内涵的讨论,此处不表。也就是说,此文并非专为《斗牛图》而写的题跋,而是围绕“该如何画《斗牛图》”提出了作画的原则。如果非要跟《斗牛图》挂钩,只能勉强称其为《斗牛图》后续的跋,但无法说它是《斗牛图》的一篇题跋。如果把对一幅画的评论、由一幅画引发的思考,都称作是此画的题跋,显然不妥。但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绝大部分老师的教案中,都是把这篇文章定位为“题跋”,这很奇怪。

常识二

老师在大屏幕上给的关于题跋的文字定义,前半部分很明确:写在前面的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可紧跟着上的一幅画,苏轼的诗句完全出现在画的左侧,就是画尾的位置,从定义上来说是跋的位置。但是这首诗分明是苏轼用来题惠崇的春江晚景图的,并不是跋。这种文字和画面的错位,显然会影响孩子对画作题跋这个知识点的实际意义上的理解。

紧跟着后面讲此文的写作背景,明明白白告诉孩子,这是苏轼离开画作后才写的类似于读后感一样的文章,这就导致对前面题跋的定义产生了更大的误解:写在前面的叫题,写在后面的叫跋。——这个前面和后面,难道是个时间概念?

从对题跋概念的引导认知这个过程来看,会发现几层认知形式只有外在秩序,但内在逻辑是乱的。其实孩子的日常学习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一说什么,都是学过的,但要深入探究一下,又发现都是糊涂的。我在日常教学中也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时讲到一首唐诗,明明是课本上学过的,孩子们会背会写会翻译,但是一问到诗情诗意诗歌之美,却纷纷摇头。学过而不懂,通常是因为学的时候就没有理顺情理,只是进行了知识的灌输和记忆。

不管是讲解具体知识点,还是分析文章,内在逻辑都非常重要。

常识三

“书戴嵩画牛”作为此文的标题,从文章内容来看,主要是讨论画牛应该怎么画的问题,也就是“写一写戴嵩画牛”,这里“书”应该就是写的意思,不应该是题跋的意思。题跋是一种文章类型。文章类型出现在标题里也是常见的,

像“说”、“铭”、“赋”、“记”、“序”、“表”等等,但通常都放在标题的最后,比如《秋声赋》、《陋室铭》、《爱莲说》、《小石潭记》等等,未曾见过将表示文章类型的这个字放在标题的头一个字。何况也未曾见过题跋这种文章类型被简称为“书”,更何况题跋这种文章类型本是一种形式上的称呼,与“说”、“铭”、“赋”、“记”等以写作方法或写作内容来定义的文章类型也不是一回事儿,很难直接放进标题里,通常只能作为标题的标注。

所以,老师让学生理解“书戴嵩画牛”这个文题中“书”的意思,学生说:“书就是题跋的意思。”老师给予了肯定并鼓掌,这应该也是犯了一个常识错误。

老师的确需要多给学生肯定、欣赏和鼓励,但不能稀里糊涂地给,要给明确的评价,针对性的表扬,具体的肯定,如果让肯定和表扬流于形式,就会失去肯定和表扬的价值了。

本文来自念之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0863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