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的意思(清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的意思)

南唐后主李煜是中国词坛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词人”,《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夸他词写得“神秀”,说词到了李后主“境界始大,感慨遂深”。

叶嘉莹先生认为他是天纵英才。他的一身才华,并非努力追求的结果,而是出于他的纯真自然的本性。他纯真的本性,是他的词作中“最不可及的过人之处”。

李煜《长相思》无人可及,七百年后纳兰仿作一首,谁的意境更高?

自南唐以后,许多词人都喜欢模仿李煜填词。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也是其中一员。他生平最得意的代表作《长相思·山一程》,就是模仿李煜创作出来的。

李煜的《长相思·一重山》

《长相思·一重山》——南唐·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词作意译:一重又一重的远山,将你阻隔在天边。天是那么高,水是那么寒。秋来相思像枫叶,映得满山红艳艳。菊花开了花又残,转眼又一年。北雁南归你不归,明月照到窗帘上,一片悠闲。

这一首诗写于李后主前期,词作的内容像是一位女子在思念塞外远征的爱人。词的头两句用山峦的远和长天的高、江水的寒写出了“空间感”。下阙通过“菊花开、菊花残”和“北雁南归”打造“时间感”。

除此之外,词中“枫叶丹”、“菊花开”兼有“红”、“黄”二色的搭配。并且它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明明在写“怨”,全词却没有用一个“怨”字。他把思妇的那种“怨”,写得“含而不露”,颇为用心。

尤其是在词末用“一帘风月闲”,表现女主角因为“怨”到极致,对征人的感情,都由浓转薄了,从火红的“枫叶丹”,变成了一片淡淡的月色。仿佛等得太久,心都因为怨恨凉透了。

李煜《长相思》无人可及,七百年后纳兰仿作一首,谁的意境更高?

不过,这是一首明显的“征人”的词,和李煜的身份极不相配。让人一眼就看得出,词中描写的事件是“虚构”的

因此这一首十分精致的小令,因为“主题陈旧”,又放弃了作者本人最大的“真情”优势。就显得有一点点不好了。

另外,这一首词的上阙中,“山远天高烟水寒”,本意是说,诗中的主角想要去寻找她出征塞外的恋人,但是欲登高山恨天高,欲渡江河怕水寒,总觉得有一点陈词滥调的嫌疑。

后来鲁迅有一首玩笑诗,名字叫《我的失恋》,他在诗中这样写道: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它河水深……

因为抛弃了任情纵性,真实自然的风格,让李煜这一首词看起来更像是一首游戏练笔之作。不过即使是练笔之作,毕竟是天才的李后主写出来的,它已经超过了很多人的认真之作。所以,后代的词作家们,纷纷效仿。

李煜《长相思》无人可及,七百年后纳兰仿作一首,谁的意境更高?

其中模仿这一首词最出名的,就是清代的纳兰性德。他不但模仿了这首词,还把这一首词直接模仿出了名,成了他自己的“代表作”,受到王国维的极致推崇。

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

《长相思·山一程》——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一首《长相思》,是纳兰性德的代表作,很多人刚开始接触纳兰词的时候,先接触的就是这一首词。

这首词是写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康熙平定“三藩之乱”过后,北归祭祖的过程当中。纳兰德性作为待卫,跟着康熙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北行。

词中“山一程,水一程”,表现的是这次旅途的漫长。因为远在塞外,所以必须爬山涉水,一程一程地走。榆关是山海关的别称,满人的家乡原来是在关外。

下一句“夜深千帐灯”,写的是夜晚这只庞大队伍休憩时的宏大景象。王国维对这一句特别推崇,认为它可以和唐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比美。

但是纳兰在写这个句子的时候,并不是想歌颂什么壮观的景象。只是在陈述眼中见到的事实,并且用这个“热闹”,反衬下半片中的冷清。

李煜《长相思》无人可及,七百年后纳兰仿作一首,谁的意境更高?

这是一次规模极大的返乡祭祖活动,出发的时间是在冬天,所以气候是十分恶劣的。因此,他才会说“风一更,雪一更”,让旅途中的人倍感艰辛。

纳兰想做个好梦,在梦中回到自己的故乡。这个愿望也被前面提到的风声、雪声给打破了。于是他又想:还是故园好,故园就没有这么吵的声音。

纳兰性德虽然是满人,可是他自小出生在京师。从这一首词的内容来看,他心中的“故园”应当还是在北京,而不是关外的满洲。

他自小体弱多病,担当皇家侍卫,是由他的出身决定的。别人看来这是康熙对他的恩典,可是在他看来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他的挚友顾贞观曾经在给他的祭文中提到,他的才华一直被埋没,“百无一用”。因此,他也时常感叹“世无伯乐谁相识”。

这一场北归祭祖,康熙准备去谒永陵、福陵和昭陵。他平定了“三藩”,感觉自己的人生上了一个台阶。他要去告慰自己的祖先,并对人民炫耀他的武功。可是这些对于纳兰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

李煜《长相思》无人可及,七百年后纳兰仿作一首,谁的意境更高?

纳兰甚至有一些埋怨康熙的劳师动众,“夜深千帐灯”。“千帐”中的人在这个“风一更,雪一更”的环境下,只怕有一半都“故园梦不成”了吧。

结语

把李煜的《长相思》和纳兰的《长相思》对比,我们会发现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李煜借“一重山、二重山”写距离的遥远,纳兰就在他的《长相思》中借“山一程,水一程”写征途的遥远。

李煜在下阙中通过“菊花开,菊花残”表达时间的漫长,纳兰就在下阙中借“风一更,雪一更”写气侯的恶劣。李煜写“思妇怨”,含而不露,没有直接写出“怨”。而纳兰写“故园思”,同样也没有直接写出“思”。

说纳兰这一首词比李煜的更好,不光是因为他学到了李煜词的精髓,写得“真情实感”;也是因为他在创作手法上有了进步。

李煜词“一重山、二重山”已经写出了“远”的意思,可是李煜跟着马上又写“山远天高烟水寒”,“山远”二字就和头两句重复了。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明显要优于前者。

另外,李煜词的上下两阙中表达的都是对征人的情绪。一开始是热烈的“枫叶丹”,后来转为了“风月闲”。尽管有变化,但变化全部都落在内心。

李煜《长相思》无人可及,七百年后纳兰仿作一首,谁的意境更高?

纳兰上阙写的是身体上的感受,下阙写的是思想上的感受。所以一般认为:尽管纳兰这一首词模仿了李煜,但是纳兰是“青出于蓝”。

不过,李煜毕竟是五代最天才的词作大家。仅仅是他的一首游戏之作,别人也要呕心沥血,才能追赶得上。如此一想,也不能不由人感慨万千了。

本文来自从筠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1573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