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文明小博客(文明长治公众号)

作者:张建明

70后的北京昌平人,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寻古达人,文物古迹的记录者,传统文化的弘扬者。网名:大槐树下好乘凉,在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发表众多关于介绍文物古迹的文章。

回天地区历史悠久,特别是明代,昌平成为皇陵重地,皇帝以及朝廷官员人等往来京城与十三陵,京北地区的历史地位空前高涨,大大带动了京北地区的发展,逐渐形成村落,而回天地区正在其中。

明朝灭亡以后,清朝入主北京,京北地区因离京城近的地域优势,成为了畿辅重地,加之河流纵横,沃野千里的自然条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村庄密集,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带来的就是公共设施的兴建,其中最为众多的就是修建寺庙道观,从而形成了村村有庙宇的局面,甚至大一点的村庄,还有好多庙宇,形成佛家、道家、儒家三教并存的局面,从而积淀下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和绵延不息的传统文化。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回天地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传统村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居住区和回天行动计划后织补的大批公服设施,而其中一些村庄也逐步成为人口密集的城乡结合村。在历史的变迁中,村庄消失了,很多庙宇也随之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在回天地区还有几座庙宇,还有几处古迹在阴差阳错中得以保留了下来,难能可贵。

1

回龙观村菩萨庙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在京藏高速的西侧,就是原来的回龙观村,村中现存两座古迹,一座就是回龙观村菩萨庙,一座就是玉光寺。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回龙观村菩萨庙,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菩萨庙占地2358平方米,现在该庙宇已经修缮完毕,庙门口的一座砖砌影壁,磨砖对缝,是庙宇的精彩亮点,庙前有一口水井,修缮中清理出来,现在四周又加装石护栏。主体建筑,有山门殿,面宽三间,中间开门,院内修复了西配殿,西配殿面宽三间,殿前有两棵古柏树,已经被列为一级和二级保护树木,院内面积很大,地面已经铺设蓝砖硬化。

2

回龙观村玉光寺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玉光寺离回龙观村菩萨庙不远,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玉光寺的规模较大,是昌平地区现存庙宇中规模较大的一座,而且是级别最高的庙宇之一。一般的庙宇都是坐北朝南,而玉光寺坐西朝东,此种建筑格局,北京地区都是十分少见。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玉光寺现存山门殿、前殿和后殿以及东西配殿。山门殿前有一块石刻匾额,上刻“敕赐护国玉光禅寺”,两旁还分别刻有两列小字,“康熙己亥夏月吉旦”,和“民国乙亥季春重修”,这块珍贵的石匾额,记录了玉光寺的历史。

“敕赐护国玉光禅寺”中,“敕赐”二字表明了玉光寺的身份和地位,是得到皇帝的旨意而修建的,并且得到了皇帝的赏赐。一种有可能是皇帝给玉光寺赐了名字,另一种就是皇帝给玉光寺赐了修建庙宇的土地,不管怎样,“敕赐”二字都一座庙宇的金字招牌。

“康熙己亥夏月吉旦”,说明这座庙宇修建于康熙五十八年,也就是1719年,得到了康熙皇帝的敕赐。说明当时的玉光寺的修建者,很有政治能量,能够让紫禁城中的康熙皇帝,都知道在回龙观村修建庙宇的事情,并且能够得到康熙皇帝的敕赐。至于1719年之前是否有庙宇,现有资料,就不得而知。

“民国乙亥季春重修”说明了在民国二十四年,也就是1935年,玉光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

现在知道玉光寺两块石碑,记录了玉光寺重修的经过,一块碑是乾隆三年的重修碑,说明在乾隆三年(1738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该石碑做工精良,体量高大,高达3.4米,是昌平地区现存最大的几块庙宇碑之一,此碑现保存在昌平博物馆;另一块石碑是民国二十年四年的重修碑,和山门上石刻匾额的刻字吻合。从石碑的内容可知在清朝雍正八年地震后,乾隆三年由云闻法师集资重修,也与乾隆三年重修的石碑时间相吻合。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玉光寺前殿内有壁画,壁画绘制年代应该是清末民初,内容为罗汉图,颜色鲜艳,保存状况较差,前殿两侧山墙外檐顶部有两块砖雕,分别刻有“国”字和“泰”字,后殿此位置也有两块砖雕,分别刻着“民”字和“安”字,合起来就是“国泰民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此种风格在北京地区的庙宇中十分少见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后殿和配殿,经过修复,现在开辟为回龙观村史展览。里面的展品丰富,有一部分是过去的证件和票据,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还有一部分运用图片的形式,记录回龙观村的今昔对比,展现出回龙观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院外还有一口四眼水井,是玉光寺附属设施。

3

黄土东村真武庙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位于东村家园小区西北侧,还隐藏着一座庙宇叫黄土东村真武庙,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四周高楼林立,这座庙宇闹中取静。真武庙是一座道教的庙宇,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是供奉北方守护神——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最初叫玄武大帝,清朝康熙皇帝叫玄烨,为了避讳康熙皇帝改称真武大帝。真武大帝的庙宇被称作真武庙。

真武庙西侧有一个跨院,大门新建,修建得很别致,两侧有一幅对联,“玄之又玄舆天合德,上于无上惟帝居尊”,进门就是一处新作仿山石景观,竖刻三个大字“真武庙”。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真武庙为一进院落,四合院布局。修缮后,门前存有新建影壁一座,影壁中间有朱雀图案,东侧有新作二龙戏珠石构件,山门殿三间,为穿堂殿,从中间进出庙宇。正殿为三间两耳形式,也就是中间三间正殿,两侧各带有一间耳房,正殿高大,而耳房相对矮小。东西各有三间配殿,殿内有新作塑像若干。院内东南角有一座新雕刻的佛教石刻经幢。院外西南角有一新刻石碑,上刻,“真如”二字。如今黄土东村真武庙,绿树掩映,环境清幽,别有洞天

4

单村菩萨庙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在东小口森林公园的西北边,十三号线隆隆驶过的桥洞下有一座庙宇叫单村菩萨庙,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单村菩萨庙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山门殿面宽五间,门开在中间,进出庙宇皆从此门,正殿也是面宽五间,东西有配殿,殿内有新作塑像若干。配殿前面有新作石刻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坐像。

5

嵩年墓碑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在天通西苑的西墙外,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这里是就是清朝道光年间内务府大臣、东陵事物总管的嵩年墓,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嵩年为清朝道光年间大臣,位高权重,受到道光皇帝的赏识,死后葬在这里,这里应该是嵩年的家族墓。现在墓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嵩年墓碑无存,仅存其祖父、祖母和父母的两块诰封碑,如今两块石碑不在一起。嵩年父母的诰封碑,两次搬迁,来到天通西苑西墙外。嵩年祖父、祖母的诰封碑在昌平石刻园内。

在天通西苑的嵩年父母诰封碑,因为嵩年的父亲叫中敏,所以这块石碑更准确的叫中敏诰封碑。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碑文是圣旨的形式,开篇就是“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碑文的主要意思,就是嵩年父母,含辛茹苦,教子有方,培养出了嵩年这样的栋梁之才,赠其父中敏为荣禄大夫东陵承办事物总管内务府大臣加一级,赠嵩年母亲为一品夫人。时间是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十七日。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该石碑螭首龟趺,碑额中刻“诰封”二字,石碑体量高大,达3.64米,石碑两侧各雕刻向上云龙一条和宝珠一颗,正面就是碑文,下面的赑屃头部无存,现重新安装一个新赑屃头,下面的水盘雕刻也很是新颖,一般的水盘都雕刻鱼虾龟鳖、海马小鬼等,而这座石碑却是雕刻了四条龙,前后各两条游龙。

因四周地面堆积黄土,使地面不断升高,地面升高达四五米,而石碑的位置没有动,现如今嵩年父母诰封碑在一座坑里,上面加装彩钢顶,四周底部砌围墙,上部用铁艺护栏围挡。

6

半截塔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东小口镇半截塔村南门外有一座残塔,被称作半截塔,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半截塔村名就来源于此。从残塔的蓝色沟纹砖,可以判断为辽代古塔。现在所见塔为两部分,一部分可以看出塔心中间有两个圆洞,初步判断为塔心木所在的位置。两截古塔,一卧一立,从某个角度看酷似雄狮,趴着并且虎视前方。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现在半截塔周围,有不锈钢护栏加以保护,四周开辟成一个小公园。成为了半截塔村的标志性建筑。

7

半截塔村庆善寺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在半截塔村的西北侧,还隐藏着一座清代的庙宇——半截塔村庆善寺,为区级普查登记文物

寺庙经过修复后,现存庙门、前殿、后殿及配殿。前殿面宽三间,后边有抱厦,为穿堂殿,可以穿到后院。后殿面宽三间,西侧有三间耳房,比正殿体量要小。正殿横梁处有墨书题记,“大清同治五年岁次季”,半截塔村众善人等”,从题记中可以看到这座庙宇可能建于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也有可能是在这一年进行了重修,题记中没有明确表示。庆善寺的这次修建,出资人是半截塔村的众村民。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清朝同治年间,这个村庄就已经叫半截塔村了。

而庙宇的东西山墙和北墙的东半部分,都保留着条屏式壁画。条屏式壁画,很新颖,而且很是少见,昌平地区仅此一例,条屏式壁画流行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壁画注入了文人雅士的情怀,具有一种书卷气息。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庆善寺壁画内容融合了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以及传统的文化典故。

东侧山墙上题材为道教的八仙以及传统文化中的渔樵耕读。道教中的八仙故事,妇幼皆知,在一座佛教寺院中,绘制著名的道教人物,表明了那个时候佛道一体的传统文化。而渔樵耕读,代表了农耕社会中的四种最基本的业态,分别是捕鱼,砍柴,种地和读书,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寺庙壁画中。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而另外的壁画内容出自古代的典籍故事,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庆善寺将佛教、道教和民间的各种信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多元文化。

这就是目前回天地区

现存已知文物的情况

天通苑地区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丰厚

还有很多历史文化

需要去搜集、整理、挖掘

深处“藏”古迹!走,一起来探探回天文化院落→

广大青年应该成为弘扬回天地区传统文化的先锋队,以文物古迹为载体,深入挖掘、整理回天地区的传统文化,弘扬回天地区的传统文化,让文物古迹活起来,让文化动起来,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治理和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服务。

来源:昌平青年、《昌平区文物普查资料类编

本文来自从筠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2485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