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下岗潮是谁发起的?下岗潮是谁主张的

凯恩斯:经济危机爆发时,为什么会引起恐怖的“失业潮”?

1929-1933年曾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导致无数人的财富在一夜之间被洗劫一空。整个社会的生产与消费严重脱节,一边是排着长队领取救济品的城市贫民,另一边又是疯狂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的企业老板,工厂停业、职工下岗成为当时的普遍现象。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变得摇摇欲坠,而极力为其辩护的“古典学派理论”也在现实面前彻底破了产。就在这种背景下,一本名叫《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书问世了。这本书行文晦涩,术语繁多,并非理想读物。就连作者也承认——“本书主要是为我的同行经济学者而撰写的”,那些没有经济学基础的人,就应当作为旁观者来观察,而不是妄加评判。这本书虽然也无力解除人们陷于失业的困境,但它能够纠正人们原先的错误认识,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以便推导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来。这个好心的作者名字叫作: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他想要纠正的是“古典学派理论”的错误。

0年代下岗潮是谁发起的?下岗潮是谁主张的"

“宏观经济学之分”,凯恩斯(1883-1946)

“通论”与“古典学派理论”的区别

就像爱因斯坦用相对论来取代经典力学一样,凯恩斯也想用“通论”来取代“古典学派理论”。他认为“古典学派理论”缺乏明确性和一般性,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效,是“通论”中的一个特殊事例,如同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运动情况下的特例。

为了推翻经典力学,爱因斯坦论证了“同时性”的低速条件;而为了反驳“古典学派理论”,凯恩斯也考察了充分就业的假设前提。他打破传统观念,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并非永远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相反,它经常要面临失业的危险,只有在达到有效需求的平衡点上才能保证充分就业。经济危机的出现就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果,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那么我们还将在失业的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那么,凯恩斯究竟如何证明“古典学派理论”存在错误呢?对于经济危机,他又是如何进行解释的?

0年代下岗潮是谁发起的?下岗潮是谁主张的"

影响历史进程的经济学名著

古典学派的充分就业理论

在《通论》的开头,凯恩斯集中对自己的老师马歇尔及庇古进行批判,认为他们主张的失业理论只适用于特殊情况而非一般情况,他们的理论假设与现实生活不相符,如果坚信他们的主张,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古典学派提出了一套充分就业的理论,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就业量是充分的,只要你不挑剔,就不愁没有工作。失业只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种是市场开出的工资太低,让劳动者觉得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因而宁愿不去上班,选择失业在家,造成“自愿失业”;另一种是劳动者想要换工作,导致在辞职后与新入职之前的间隙产生“摩擦失业”,此外没有第三种“非自愿失业”,不存在劳动者什么样的工资都能接受,却还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之所以会得出这种结论,是因为古典学派把理论建立在两个假设前提之上:

第一个前提是:“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也就是说企业主开出的工资等于就业量减少一个人时所损失的产值,他要求员工所提供的价值至少要对得起得到的工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主才愿意提供就业岗位。

第二个前提是:“当就业数量为既定时,工资的效用等于该就业数量时的边际负效用”,这是说工资是诱使劳动者上班工作的动力,具有效用;但上班越久会让人感到越劳累,产生厌倦、抵制的情绪,具有负效用。因此,每一个就业者的工资要正好(按照他自己的估计)能够抵消其厌恶劳动的情绪,使他不因感到付出大于回报而辞职,这样才能保证就业数量能够是“既定”的。

古典学派根据这两个假设,分别画出了就业的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Z)。他们发现,在两条线在交汇处(E),存在一个企业主愿意招人,劳动者也愿意就职的“充分就业状态”,这个时候劳动者能给企业主带来期望的产值,而企业主也能支付给劳动者想要的工资,彼此皆大欢喜了。

0年代下岗潮是谁发起的?下岗潮是谁主张的"

古典学派不承认非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是真实存在的

古典学派的就业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要么人们不想工作,要么就是在找工作的路上,不存在想工作却怎么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对此,凯恩斯坚决否认,他在目睹了残酷的经济危机之后,说道:

“事实是:总有一些人愿意接受行业工资而工作,但却无工可做。”

实践完成了反驳古典学派理论的任务,而凯恩斯则继续从逻辑上对其进行清扫,他指出古典学派的两个假设前提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成立。

首先,第一个假设认为企业主提供的就业量会随着业务的饱和而减少,只有当缺少一个员工会造成产值的损失时,他才愿意招人,而且所开出来的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然而,这种假设是基于劳资市场的平衡状态来做出的。当求职者很多时,企业主能够招到愿意做得到、赚得少的人;而当求职者很少时,企业主会因用工荒而招不到人,即使出高价也无人问津,造成项目难以运转。前一种情况下,会导致许多人即使降低身价也找不到工作。

其次,第二个假设前提认为工资所产生的效用与劳动的边际负效用相等时,劳动者才不会选择自愿失业。然而,在很多时候,即使降低了工资,劳动者仍然会默默地承受,而不是愤然离职。这是因为工资有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区别,货币工资表现在工资条上,而实际工资则表现在购买力上。企业主直接削减货币工资,当然会引起员工的反抗;但房东、餐馆老板、汽车公司、地铁公司等通过涨价来削减实际工资,劳动者却只能逆来顺受,没法向企业主要求涨货币工资。因为前一种情况是单个企业的独立行为,后一种情况则是整个社会的连锁行为。

这说明,就业量不是由劳动者的主观意愿来决定的,不是劳动者愿意工作,就业量就增多,不愿意工作就会下降,而是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劳动者能否找得到工作。在经济繁荣的时候,那些失业的人要么是不愿意工作,要么就是在找工作的路上;而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其中有许多人是非常渴望工作,却怎么也找不到就业机会,这就是凯恩斯提出的“非自愿失业”,造成这种萧条现象的原因就是“有效需求”不足。

0年代下岗潮是谁发起的?下岗潮是谁主张的"

大萧条时代的非自愿失业者

什么是非自愿失业?

古典学派不承认非自愿失业,他们假定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始终处于繁荣状态。企业永远有接不完的订单,员工永远有找不完的工作,只要你不挑剔,工资要求不高,那么随时都可以去上班。那些失业的人要么是自己太懒,要么是处于转业状态,要么是因残疾、年老等各种原因而丧失了正常的工作能力。

但是,在经济危机时候,却有一群愿意工作的正常人被甩上了街头上,他们拿着不低的文凭挤兑每一个招聘会,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却依然找不到需要人手的雇主。这些苦苦求职,却无工可做的人就是凯恩斯所说的“非自愿失业者”。对于这第三种失业状态,凯恩斯给出了自己的定义,他写道:

“如果当工资品的价格相对于货币工资作出微小上升时,为了现行货币工资而愿意工作的劳动供给总量和在同一货币工资之下的对劳动的需求总量都大于现行的就业量,那末,人们便处于非自愿失业状态。”

这种晦涩的语言是凯恩斯一贯的风格,我们现将其进行通俗化的解释:当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导致劳动者的货币工资缩水,但依然有许多人不计代价地愿意工作与求职,使就业人口不减反增时,就说明存在非自愿失业人口了,因为此时求职变得更加困难,人们只想尽快找到一份工作,以免陷入饥饿的危险。

因此,决定就业量的并非劳动者的意愿,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古典学派想通过提升实际工资、或者劝导劳动者接受较低的工资水平来实现稳就业是不可能的。

0年代下岗潮是谁发起的?下岗潮是谁主张的"

劝劳动者接受低薪不能解决失业问题

有效需求不足,导致非自愿失业

在《通论》中,凯恩斯利用“有效需求原理”来解释经济危机以及大规模失业产生的原因。他认为就业量是一个因变量,主要受到消费与投资两个因素的影响,当消费与投资都陷入萎缩时,就业量便降低,出现非自愿失业。因此,要解救经济危机,就得针对影响消费与投资的因素进行调控。

第一,影响消费的因素为消费倾向,它代表社会消费量与国民收入之间的比例,一般会小于1。因为人们并不是将所有的收入都用来消费,他们在满足日常用度后,或者将余下的钱储蓄起来,或者用于其他方面的投资。如果储蓄大于投资,那么会导致整个社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被消费掉,形成了库存积压、产能过剩进而引发危机,造成大规模失业。

第二,影响投资的因素分别是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资本边际效率是指每增加一份投资所带来的收益,由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和资产的供给价格来决定。当投资者不看好市场前景,或者资产价格过高时,会导致资本边际效率下降,进而影响投资的积极性;利息率则由货币的发行数量及流动性偏好来决定,开动印钞机、降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有益于投资的增长。

0年代下岗潮是谁发起的?下岗潮是谁主张的"

危机发生的原因在于储蓄过多,消费与投资不足

通过国家参与投资来解决失业问题

我们发现,影响就业量的因素总的来说是五个,在消费方面的因素是消费倾向;在投资方面则是预期收益、资产价格、货币数量和流动性偏好。

当发生经济危机,消费出现不足、社会储蓄大于社会投资时,会引发非自愿失业危机。为此,就需要把投资量调控回来,使其与储蓄量互相平衡。凯恩斯认为预期收益、资产价格、流动性偏好都是由市场控制的,人们无法左右它,只有货币数量可以通过国家的中央银行来掌控。所以,在发生经济危机时,需要由国家出面调控货币数量,以便影响到利率,刺激社会投资的增长,为失业者带来就业机会,这种手段称为“货币政策”;另一方面,国家还可以利用财政支出直接进行投资,以便缓解就业压力,这种手段也被称作“财政政策”。

与马克思不同,凯恩斯不是从生产领域而是从流通领域来解释经济危机,所以他所开出的两个政策方案也都是从货币入手。希望由国家出面来进行投资,以便解决失业问题,因此,它与罗斯福新政异曲同工,本质上都是承认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本文来自歌伊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6878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