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相思病怎么办

“网红”装病辩称犯了相思病!流量的“相思病”别拖到晚期再治

近日,浙江宁波网警揭露了“网红”张某的真面目,令一众网友惊掉下巴。此前,张某每天直播唱歌,收入微薄;看到有患者公布就医视频后引发网友关注,便起念“效仿”。于是,他拍摄了病床上输液等虚假病情的视频,还配词“晚期”“要治好这个病需要20万-30万”“申请捐献器官渠道已通过”等字眼,一时间粉丝大涨。截至到案当天,张某已非法牟利5万余元。更滑稽的是,被揭发后,张某竟说:“我从来没说过我得了癌症啊,我只是得了‘相思病’晚期!”

先编造病情博同情,再直播唱歌要打赏,张某利用网友的善良获利,显然是个骗钱的主。欺骗网友感情,已经暴露弄虚作假的吃相;辩称患的是“相思病”,更显露强词夺理的嘴脸。谎称患有重病、不断表达乐观的态度,不就是想方设法戳人泪点,消费好人的同情心?一面配着“晚期”、“申请捐献器官”等字眼,一面说自己患了“相思病”,结合来看,张某病中所思,恐是流量和流量背后的现金流吧?

遗憾的是,社交平台上,像张某这样编造剧情骗取流量的账号数不胜数。前几天,在云南昆明,有几名主播竟按照设定剧本在直播中互相谩骂,甚至线下“约架”;今年初,还有些人编造一些老艺术家“晚景凄凉”的剧本,不仅一派胡言,而且涉及侵权。相似的事例接二连三,还有多少用户会相信屏幕里的画面?这些虚假信息伤害的,不仅是良性的网络舆论环境,更是公众对彼此的信任感和社会议题的严肃性。

反观社交平台对此类信息的打假治理,虽然名义上是隔一段时间就来上一出,可从效果上看却没见什么起色。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种打假往往是“对号不对人”,博主发现号被封了,大不了再建个号,乔装打扮,“重出江湖”。如此一来,平台治理实质上也如演戏一般,不过是轻飘飘地走个过场。博主演戏是为了赚钱,平台演戏是为了应付,最终目的还是赚钱。若真要在治理中做到“对号也对人”,还需要相关部门建立更完善的联合惩戒机制,先把不守规矩、“屡治屡犯”的平台罚到痛,平台自然懂得如何净化自身生态,赶走肆无忌惮的骗子。

如今,不少平台以“创作”“创作者”为内容背书,可“创作”不代表能够挑战公序良俗,更不说明可以违背常理和法规。只有平台在内容把关和审核上有严格的底线,所谓“创作者”才能不辱“创作”二字,所谓“流量为王”的理念才能无路可走。

来源 北京晚报 | 记者 辛音

编辑 辛音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本文来自管理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7044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