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糍粑的文化?糍粑的文化内涵

舌尖上的年味儿——糍粑

#这就是年味儿#

说起过年吃的东西,你第一个会想起啥?

北方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饺子。对于南方人来说,糍粑一定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年味儿。

关于糍粑的文化?糍粑的文化内涵

这是过去我们南方地区常见的情形,每年腊月二十八左右,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做糍粑。没有糍粑的年,应该都不叫年了吧。

由于糍粑平时都不带做,只有过年时候才弄,所以已是早早就开始期盼,一年就一次,一次吃个够,过了就只有不断回味中期待来年咯。

现在很多人家早已没有了石臼,再加上舂起来比较费劲,现在有机器来打了,省事多了,但老觉得味道不对劲,总觉得差点啥似的。

别小看一个小小的糍粑,却有着上千年的悠悠历史。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投奔吴国,辅助吴王。后来越国伐吴,正值寒冬年末,饥寒交迫,由于伍子胥生前的运筹帷幄,解了吴国的燃眉之急。

后世每逢腊月,人们就用糯米打糍粑,以此来纪念伍子胥。于是这一习俗就这样流传到了现在。

手工制作糍粑很费时、费力。先要提前一晚就要把糯米用清水浸泡,第二天滤水后上蒸笼蒸熟,趁热把糯米饭放入石臼,几个人踩着木兌迅速舂打,另一个人趁着木兌抬起的时候,迅速地翻面。

关于糍粑的文化?糍粑的文化内涵

配合需要非常默契,要不然就会出现舂着翻面人的手,或是糍耙飞出石臼的状况。

伴随着舂打,空气里很快就弥漫着糯米的清香,让我们馋涎欲滴。舂到糯米饭变得粘稠、拉丝,糍粑就舂好了。

刚打好的糍粑,还微微冒着热气,大家伙迫不及待地咬一口,先饱口服再说。

有巧手的婶子或是大叔捏个小鸟、小人儿来,让我们这些娃爱不释手,争相抢来把玩一番,没得到的等下一轮。那舍得吃呢,收藏起。

接着一群人就要赶快趁热打成一个个圆圆的饼,放到松毛上。凉了就不容易成形了。

关于糍粑的文化?糍粑的文化内涵

由于制作糍粑需要的人众多,常常几家人联合一起,一家完了紧接着下一家,直到全弄完了了事。

这个舂糯米弄糍粑,不止是个技术活,还真是个体力活,尤其是有年后要去拜年的新郎官,那年的糍粑需要的量就会特别大。

记得哥嫂要回娘家拜年那年,负责踩兌的哥,他的鞋子都踩坏了一双,嘻嘻。

过年时节,天还很冷,很多人家都会烧火取暖。就着火烤糍粑吃,巳是常干的事。

关于糍粑的文化?糍粑的文化内涵

围着暖暖的火炉,一家人一边吃着香甜的烤糍粑,一边侃着大山,温馨、幸福悄然潜入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融入我们的每个细胞中。

正因为这样,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年关到来的时候,就会格外怀念家乡的味道,心里都有千千结。

糍粑,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寓意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已是一种向往的生活!

本文来自小疯癫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7709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