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造成?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造成较大损失

贷款用途违规问题带来三大危害,第三个坏处往往被忽视
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造成?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造成较大损失

王文金(资深金融从业者)

一些城市为什么使出最严的房贷政策,房价仍逆势上扬?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出台了诸多扶持政策,为什么还有小微企业觉得融资难?这些社会热点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与贷款用途违规问题相关。

第一,弱化宏观政策效果。新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两大经济治理难点:房地产市场调控和小微企业融资,都与贷款用途违规问题有很大关系。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货币信贷政策,通过调控进入房地产市场的信贷资金规模、利率水平,以影响供需和房价;然而,由于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的“闸门”始终难关紧,导致一些城市出台的信贷调控政策收效甚微。再说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这也是个很奇特的问题,从宏观数据来看,银行投向小微企业的贷款一直都保持较高增速、远高于贷款平均增幅和GDP增幅,但微观层面,仍有不少的小微企业反映“融资难”;这其中就有贷款用途违规的问题,部分小微企业获得了信贷支持,但实际并没有将信贷资金用于小微企业的经营,转而投向了房地产市场、股市等其他国家限制进入的领域,挤占了信贷资源,自然影响到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小微企业获得信贷支持,从而导致“宏观数据”与“微观实际”出现较大反差。而如果真能把贷款用途违规问题管住,那么不论是房地产市场调控,还是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以及其他与信贷投放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解决起来应当都会顺畅得多。有观察发现,由于贷款用途违规问题在作祟,房地产贷款管控越严格的时期,消费贷款及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长越快。

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造成?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造成较大损失

第二,干扰社会经济秩序。一种是直接的干扰,有的公职人员将获得的消费贷款,用于投资经营或高利转贷,既违反了贷款规定,也违反了《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这其中不乏以权谋利的问题;有的企业或个人,滥用国家的政策扶持,将以优惠条件获得的政策性贷款,不是用在政策规定的生产经营性用途上,而是用于其他政策规定不允许的用途,有的借款人将获得的财政贴息贷款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也有的借款人将政府担保基金担保的小微企业贷款用于房地产开发,而一些真正需要的扶持对象却可能无法获得。诸如这些贷款用途违规问题,对社会经济秩序所造成的干扰是显而易见的。另一种是间接的干扰,由于贷款用途违规问题层出不穷,反过来也干扰了银行贷款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了管控贷款用途违规,监管部门对银行在贷款用途管理上的要求越来越严,相应的银行对借款人在贷款用途方面的要求也越严,整体上降低了银行贷款业务办理的效率,也增加了银行和客户的办贷成本,甚至也完全可能导致一些真正需要贷款的企业或个人无法获取贷款,只因为无法提供规范、充分的贷款用途佐证资料;不过,即使牺牲了效率和成本,贷款用途管理还是有不少流于形式,一些表面上用途合规的贷款,实际却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造成?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造成较大损失

第三,加剧银行经营风险。石丽娟、赵永君(2008)指出贷款被改变贷款用途后形成的风险和损失屡见不鲜。一是信用风险。贷款用途违规是致使银行信用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贷款用途违规的主要种类:极少数借款人将贷款用于赌博、非法集资等非法的领域,其高风险自不用说;还有部分借款人将贷款用于国家禁止的领域,如:证券、期货等,若贷款进入这些高风险领域,也很容易导致贷款逾期或损失;也有借款人将贷款用于国家限制信贷资金进入的领域,如房地产市场、“两高一剩”等,这些产业极易受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给银行贷款带来信用风险。二是合规风险。当前银行由于贷款用途违规受到监管处罚可以说有一定的普遍性,大部分机构接受监管检查后,都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贷款用途违规问题,也给银行带来较普遍的合规风险;这当然有银行自身的原因,但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外部原因。三是法律风险。一些保证贷款出现风险,银行诉讼到法院后,若贷款存在用途违规问题,贷款保证人往往以此作为免责的抗辩理由;至于是否免责,法院一般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一概而论,但对银行来说无疑增加了贷款担保失效的法律风险。

本文来自小女人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841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