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便利店的一些数据来看开便利店超市能不能赚钱

《第4消费时代》这一本书,是日本作家三浦展所著,这本书里说到日本消费社会的四个阶段。

第一消费社会(1912年-1941年),消费取向是西洋化、大城市倾向。

第二消费社会(1945-1974年),消费取向是大量消费,大的就是好。

第三消费社会(1975年-2004年),消费取向是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品牌倾向。

第四消费社会(2005年-2034年),消费取向是无品牌倾向、朴素倾向、休闲倾向、本土倾向。

在这书里提到便利店业态的两次变化的串联,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次提到是在第二消费社会向第三消费社会的1974年,那时候对消费产生差别化,让大业态超市向小便利店转变,业态变的更小,店数密度平均覆盖到2500人/店。按这个覆盖率,我们中国要开到60万家,但目前的目标是到2022年,便利店的店数要达到30万家。

第二次提到便利店,是在说到第四消费时代里,便利店要从普通便利店向“社交便利店”转换。而说到这个,基础就是因为日本的便利密度很高,深入社区。这样以店为媒,能促进各地区居民之间的交流。老年人一多,除了把餐食送家门口外,最主要的是能提供一些能够让居民集中的场所。只要有餐桌和椅子,人们便会在在便利店购买饮料后,边喝边聊。甚至是个临时的小托儿所,能帮助一些邻里照顾半个小时小朋友,让家长把事办好。

而我们也知道,现在日本的便利店,能交水电费、打印、取钱、免费上网、厕所、缴费、宅配……。而书中还提到,随着需求的增多,还能够解决生活的琐事。比如:换灯泡,挪动重物等。可以说是非常一个非常全能的暖心“邻居”了。

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便利店发展》这份报告中,提取了一些信号类信息。

1、时间段细化。

便利店细化时间段,主要是先通过围绕一日三餐、下午茶扩展店内的业务。比如:先细化了大概不同时间段顾客的需求。这里只是列出部分:

7:00-9:00,买咖啡、早饭,赶着去上班,还有送小朋友上学。

10:00-12:00,中饭、买熟食、鲜食等。

14:00-16:00,下午茶、零食、饮料,接小孩下课买酸奶等。

18:00-20:00,晚饭、熟食、鲜食、啤酒、饮料、零食等。

22:00后,夜宵、烟、方便食品等。

2、聚焦一日三餐场景。

聚焦一日三餐,见福便利店满足顾客的需求。早餐6.6元系列(1杯美式咖啡+1肉包+1茶叶蛋),中餐、晚餐下午茶点、晚餐有9.9元便当,一天26元即可搞定一日三餐了。

同时,厦门见福还推出“美识家”、“咖沸”和“羡食生活”等自有品牌,增加顾客的粘度。

从便利店的一些数据来看开便利店超市能不能赚钱

3、便利店+n的模式。

主导便利店向便利店+n的模式发展,主要是增设便利店的便民服务。扩大鲜食产品、设置店内就餐、休闲、共享图书、充电宝、免费WIFI、缴公交卡、水电费等。

借此需求发展的,安徽邻几便利店,提供一日五餐,除了正三餐,还有下午茶和夜宵。另外,还免费提供充电业务、提供体重称和镜子等。

4、多场景近身融合。

罗森的便利店和中国的本土零售便利店品牌,都有很好的合作。还形成了像超市发一店双业态的方式。

另外,还有一个变化就是融入特定需求场景里了,比如:长沙汇米巴就开到了很多的医院里。像旺旺医院里,一家汇米巴卖的是熟食、糕点、早餐等。而同一家医院另一家店较大卖的是住院的人需求一些用品和食品。

那另外一种,就是开到办公楼中的便利店。比如:在广州的某便利店企业,店开到cbd区,有一些甚至进楼层里。店里主要消费的就是工作的年轻白领,咖啡、早餐需求量大。还有就是其中57%是女性,她们喜欢在用餐时间和下午茶时间享用甜点和小吃。

总的来说,便利店的发展空间有。但目前来说,快速且高品质的拓展,我国本土品牌化便利店连锁少,大部分是以个体及小微企业形式生存。管理、供应链、服务、数字化相关经营方面还需要加强。

本文来自胡巴网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3114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