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虞嫁女儿风俗(常熟人订婚要准备什么)

浙江上虞嫁女儿风俗(常熟人订婚要准备什么)

1975年灵芝公社水产大队某社员女儿出嫁时的情景。

又到一年结婚旺季。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越地婚嫁自古形成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迎新“六礼”习俗。

“办嫁资”花样多

据“老绍兴”何水泉介绍,绍兴旧时婚宴,俗称“吃喜酒”,又称“吃十碗头”。八人一桌,十碗菜肴,酒大都是自酿米酒,女方婚宴一般在迎亲当天中午举办,男方婚宴则安排在迎亲后次日早晨。婚期俗称“好日”,迎亲的良辰吉日由男方所择,提前半年或数月告知女方,因女方要准备嫁妆。

嫁妆,包括梳头桌之类的方件、脚盆之类的圆件、火熜、饭锡锅之类的铜锡器,以及存放首饰、衣被的木箱子等。按照旧时绍兴迎亲婚礼习俗,结婚当日,男方需先请行郎从女方家把妆奁迎取回家,俗称“迎嫁资”。“嫁资”不论多少,马桶是必备之物,叫做“子孙桶”。上世纪70年代后期起,结婚流行置办“三转一响”四大件,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则演变为“新四件”:彩电、冰箱、洗衣机和录音机。据《绍兴旧影》(1949-1978)一书的老照片提供者潘洪海在书中的介绍可知,他曾经在1975年拍摄到当时的灵芝公社水产大队某社员女儿出嫁,装了满满4大船的嫁妆,当时的自行车、洗衣机、沙发等都称得上是上档次的时髦嫁妆。

绍兴是水网地带,河流纵横交错。上世纪90年代前,城乡迎亲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船,一般把新娘乘坐的船叫做“轿船”,另一只是“鼓手船”,专门为吹打奏乐的人所乘,这两艘迎亲船都需有船篷,并在船篷上贴上数副双数的红绿对联。

浙江上虞嫁女儿风俗(常熟人订婚要准备什么)

“行郎酒”有讲究

迎亲一般都选择在夜里,男女双方安排好迎亲人员名单,按分工写在红纸上,并贴在墙上公示。迎亲队伍里有伴娘、老嫚、太公(即有子有孙有威望的长辈,职责是拎“子孙灯”)、抬轿、举手把、敲对锣者,少则16人,多则24名,统称为行郎。

迎亲队伍大都在晚餐后出行,若男方离女方有数十里之遥,迎亲队伍需在午餐后出行,到达女方家时已是夜幕降临时分,于是便在女方就餐,称为“行郎酒”。宴请结束后,行郎敲锣打鼓催新娘上轿,待催锣三通,行郎吃汤团,意为新娘可以上轿了。食毕,新娘在老嫚的搀扶下,由送舅爷、伴娘、亲朋好友等共同送入花轿。4个轿夫大摇大摆地抬起花轿迈向河埠,将花轿稳妥地停放在轿船中舱,行郎与岸上人员挥手告别。迎亲轿船一路稳行,鼓手一路吹打,嘀嘀哒哒的唢呐吹着喜庆曲调,轿船途经桥梁都要放铳鸣炮,以示辟邪。

“掀盖头”重仪式

轿船到达男方河埠,男方鸣炮奏乐,这时众多亲朋好友都簇拥到岸边迎接新娘的到来。花轿抬至客厅片刻,待做亲时辰一到,两名孩童手捧蜡烛台,点燃红蜡烛迎接新娘出轿。羞答答的新娘头披红盖头,在老嫚的搀扶下缓缓出轿,做司仪的太公即刻宣布“由新郎揭开新娘的红盖头”,并手拿一节甘蔗,佯装在新娘头顶敲打,“男的像我,女的像伢老太婆,多福多寿多子孙,新娘新郎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鸣锣放炮”。

送入洞房后,在老嫚的指点下,新娘新郎并坐床前,老嫚喂新娘新郎喜庆汤圆后,新郎退出新房,新娘、伴娘、老嫚同睡新房,新郎要另择卧室就寝。第二天早晨,男方举行婚宴,新娘新郎一起为长辈、亲朋好友敬酒。散席后,做一些整理工作,在晚餐后,新娘新郎才可以同房入睡。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绍兴传统的水乡婚礼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迎亲渡船改成了轿车接送,一些不合时宜的繁文缛节也被删除改革了,但只要重温起老底子水乡婚礼的一些习俗,不少已步入中老年的经历者至今仍记忆犹新、感慨万分。

(原标题《老底子的水乡婚礼,是这样的!》。原作者顾鹏程。编辑金汉青。)

本文来自尔容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4462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