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团队规模控制在多少人,每创业成功一人

圣杯公司现在怎么样?

Grail是一家通过基因检测和大数据进行早期癌症筛查的公司。它的创始人是杰夫胡伯,我在谷歌的同事。这家公司从一开始就有很高的起点。huber之前是谷歌最重要的副总裁之一。该公司由贝佐斯、盖茨和谷歌投资于天使轮。第二轮,得到了以高盛为首的投资银行和以强生制药为首的医疗行业的支持。我的基金和我个人在这一轮投资了Grail,当时它的估值高达20亿美元。Grail采用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医学检查,而是依靠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也是它的主要技术内容。

我投资这家公司已经三年了。圣杯呢?2020年9月,被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仪器公司Illumina以8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我们的投资三年增长了300%左右,还是不错的。

然后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敢投圣杯,圣杯已经估值20亿,超过了很多上市公司的市值,收益几乎为零。简单来说,秘诀就是两句话。

1.风险投资主要考虑的不是目前的估值,而是能否在几年内给我们带来高回报。如果一家公司估值只有100万,另一家估值1亿,三年后,前者倒闭,后者估值3亿,那么很明显,第一家公司即使便宜也不应该投。

2.投资主要是为了人。我投Grail的原因是对创始人huber有信心。投资技巧其实就是看人的技巧。

我想说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创业的资格,为什么有的人创业就能发大财,为什么有的人创业多次失败。

如何判断一个创业团队?

现在创业很时尚。五十年前,除非你在硅谷,否则创业很难成功。硅谷之所以有利于创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里有很多风险投资。近十年来,在中国创业也很容易,也是这个原因。

投资基本上抹平了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农民儿子和一个富二代在资本上的差距,让大家基本上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赛跑。如果你盘点一下当今世界前100位最富有的人,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数都是白手起家的。即使是那些家庭较好的人,比如盖茨和扎克伯格,也会从风险投资中拿钱,而不是从他们的父亲那里给钱。

那么为什么人从同一个地方开始,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有的人适合创业,有的人不适合。判断一个创业团队,要根据小公司的要求来考察。

创业公司和大公司不一样,因为是白手起家,即使有一些融资,也还是缺钱,所以花钱要非常谨慎。

我哥哥曾经是一家大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因为他出差要花很多钱,所以他是曼联全球服务的成员,这是一个需要花很多钱才能被邀请加入的专属俱乐部。但是,当他自己创业的时候,即使公司估值已经达到了几十亿元,他在旅游的时候还是只坐经济舱,因为公司要花很多钱。

然而,最有效的省钱方法不是节省差旅费,而是少雇人。所以,成功的企业家几乎都是一开始就动手,一切都是靠。

自己来做,能少雇一个人就少雇一个人。谷歌在创业阶段,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和几位早期员工,都要自己攒机器,拉网线。只有到了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才会招新员工来帮忙。

不仅对内如此,对外也是一样,创业初期所有的钱,包括融资,通常都是老板一个人挣来的。老板晚上要干活,白天则要去见投资人和客户,不得已招几个员工,也希望他们都是多面手。你如果看那些上市的大公司,有无数的部门,是因为有各种不同的事情要处理。而初创公司呢,规模再小也需要五脏俱全,否则就会整体崩塌。但初创公司又不能雇那么多人,只能靠创始人和创始团队能者多劳了。如果一家初创企业不具备这个条件,离关门就不远了。

创业的资格究竟是什么?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每个创业的人都会很累,不累是不可能成功的。2012年,一个朋友办的一家公司请我去指导,因为创始人的简历非常漂亮,这家企业拿到了不少投资。当时这家公司有几十人,而我到公司一看,晚上9点钟就有人想回家,我说公司这样下去一定办不好。果然,这家企业后来虽然还是卖掉了,但投资人的回报都是负的,创始人和员工根本挣不到钱。

为什么我会说9点钟回家太早呢?这是来自我的亲身体验:谷歌到了几百人的时候,我们都很少能在夜里12点以前回家。每一个创业的老板,都一定是先把自己的时间压榨到了极致、实在无法分身之后,才会开始招一个人来帮忙。同样,老板招来的人,也需要复制这种做事方式,这样就形成了公司的文化。

当老板开始招人帮忙的时候,有些事情就不需要自己亲手去做了,但这不代表他不会做,只是他实在没时间,或者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很多人理解的创业是几张PPT就能融资,然后找几个各领域的大咖来站台,分别担任CXO,再利用投资人的钱找一大堆员工做具体的事情。这种“创业”,只存在于青春偶像剧里。

任何成功的创业,都需要有能力打开市场。相对传统一点的行业,打开市场意味着有销售额进来;互联网企业,可能还意味着投资人的认可,以便能够在没有什么销售额的时候通过融资维持公司的运营。但不管哪一种,都需要创业者搞到钱,养活员工,而不是让员工养活老板。搞不清楚这一点,创业一定会失败,没有例外。

就拿这封信讲的Grail公司来说,它能够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创始人胡贝尔能做所有的事情,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共同创始人德雷森(Ken Drazan)之前是强生制药主管投资的副总裁,他能不断搞到钱来养活大家。德雷森只和我谈了一个小时,就让我明白了他们所做的事情,以及做事情的方法,当时我就决定投资他们,这就是创始人的能力。

如果产品一时挣不了钱,融资遇到困难怎么办?那就先拿自己的钱垫付。2001年谷歌在盈利之前还需要融一点点现金进来维持一到两个月时间,为了保证不稀释股票,新上任的CEO施密特自己掏了七百万美元买下了给他的期权。施密特自己并没有现金,他是将自己的房子抵押了出去借的钱。金融危机时,特斯拉的汽车交货推迟了,现金流出了问题,当时也不可能融资,于是马斯克把自己账上的几百万拿了出来。

可以讲,能够养活大家,是创业的资格,也是最能让投资人放心的能力。

过去的创业成功者和现在的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上世纪末中国一大半成功的企业家和创业者都是销售出身,因为他们能够挣到钱养活员工。1994年,格力电器的销售极为困难,董明珠就是靠惊人的销售业绩,担任了格力电器经营部长一职,救活了格力,这才让她后来得以担任格力电器总裁。

销售说起来平常,其实这是一个淘汰率极高的职业,根据我做销售和后来做投资人的经验,90%的销售人员连自己都养不活,更不要说养一个团队了,但是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一个人能顶半个公司。这些人走到哪个公司,那个公司的销售就有起色。因此早些年间,在实体经济领域创业成功的很多是销售出身。

到了互联网时代,很多创业成功的人变成了工程师出身,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一个很小的互联网公司里,优秀的工程师可以一个人包打天下。一方面他一个人能够抵得上十几名工程师,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的开销小,也不需要专门的销售人员,只要产品吸引人,在网上挣到的不多的钱,就能养活一个小团队。这家公司如果有什么问题,通常这个工程师都能解决。但是,如果这个核心的工程师不在了,这个公司就散了。

1994年,杨致远和大卫·菲洛两个人创办了雅虎网站,当时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们二人自己做,几乎没有什么开销,帮助通用汽车这样的公司放一个商业链接或者发布一点商业新闻,就能挣几千美元,这就够他们两个人继续工作一个月了。后来业务发展太快,工作实在太多,根本忙不过来,同时也养得活团队了,杨致远和菲洛才开始招人。

到2002年,雅虎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了,当时正值日韩世界杯,运维的员工特别繁忙,菲洛每天夜里自己在一线盯着,甚至有时还会接替某个工程师动手干活。菲洛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但这至少说明他有能力做这些事情,在公司刚起步时,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才可以达你的高度!

本文来自胡巴网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396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