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辅导机构可行性 培训机构可行性报告

作者:黄肖鹤(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研究部)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重申了义务教育阶段减轻学生课业压力的要求,明确了中小学不同年级的书面作业时间。自200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以来,各级教育部门出台了各种通知和管理办法,落实各项措施,采用组合拳缓解中小学生课业压力。可以说减负工作始终在路上。

家长的焦虑心态和民办培训机构的兴起削弱了减负成效

家庭环境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在于一条长流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效果是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微妙过程,教育的进步也是“一个接一个听道,专攻行当”。然而,即使所有的父母都能背诵这些简单的句子和原则,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却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态度。

随着近2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家长对下一代的期望也几度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从“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到成绩名列前茅,从考上高中,到考上大学,再到考上“双一流”院校。在家长的认知中,进入最好的大学、最好的专业、获得最高的学历是就业最有效的保障。所以,自从孩子进入小学甚至幼儿园,家长们就有了“离高考只有XX天”的焦虑心态,自发地用学习填满孩子的时间。

教育署发出各种减负通知的初衷是为了缓解这种焦虑,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时间,提高综合素质,但却在家长中流传“学校什么都不教”。在家长看来,“刷题”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既然公立学校不能增加作业量,就应该找校外的渠道。于是,由私人资金建造的私立学校和培训机构应运而生。这些机构和学院在办学时间、课程难度、工作量等方面远不如公立学校受监管,教育行业也蓬勃发展。

教育部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9年,民办小学从5407所增加到6228所,民办初中从4535所增加到5793所,增幅分别超过15%和27%。再看培训机构,2019年国家财政教育投入约4万亿元,而中小学培训产业规模预计2020年接近3万亿元。全国家长教育投入与全国投入的差距正在缩小。

国家财政的投入使普通老百姓享受到了义务教育,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国民素质。然而,民间资金的涌入,让家长更愿意选择付费教育,让孩子上比年龄更难的“高级班”。例如,二年级学生在校外参加四年级课程的培训班。家长坚信,早学多学是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可谓新时代的鼓励。其实,公共教育是基于多年的办学经验和系统的教学大纲,让学生一步一步提高;民办学校和机构自制教材没有这样的优势,甚至有些培训机构根本没有教材,每节课的内容都是老师抄的习题集。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私立机构反复训练后,总是会有没完没了的练习,课堂上的知识点,他们也就无从推论。他们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一旦在后续学习中失去练习,就不知道如何掌握知识点,削弱了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课外时间跑在培训机构之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2021年小学生近视率在30%左右,中学生近视率在30%左右

202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1.2%,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劳动年龄人口平均接受10.8年教育。同时,教育行业的大规模增长表明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但是,如果私立学校和培训机构继续坚持以考为先的办学理念,抢夺学生的课外时间,不仅解决减负问题,还会培养更多的“应试大师”,而不是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专业人才。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教育放在首位,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产业作为公共教育的补充,要紧跟高质量教育体系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成为教育产业后续发展的重点。

以艺体类教育目标为例,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两份文件充分说明了体育和美育工作在后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给教育产业的中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公立教育体制下,美育和体育的师资配备是非常缺乏的,往往是一个老师要担任两个以上年级学生的教学任务,远少于语数英等传统考试科目的老师数量。加上艺术类课程与考试科目不同,审美和认知方面很难采用标准化评判,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引导,所需要的师资力量可能更多。

众所周知,艺体类科目的教师培养也不是短期内能达成的,单靠公立教育体制的努力是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这就为教育产业找到了新的发展契机。从近期发展态势分析,民间资金继续投入应试培训并不是一个好的投向选择:充斥家长手机屏的低价试听课广告和雷同的培训课程设置已经引发受众的厌烦,获客效果降低,近期四家头部培训机构也因价格违规受到监管处罚。

良性发展的教育产业,不仅应该具备一般产业稳定发展的特征,更应该从育人的角度长远地制定发展方向。结合艺体类教师缺乏的实际,既可以设立职业培训机构,帮助加速培养具有上岗资格的教师;也可以设立专门的艺体类培训机构,聘请从事艺体类工作的人员作为老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更为灵活的机制,补充完善公立教育体制无法完成的目标,不仅是教育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更是真正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符合高质量发展诉求的长远之计。

教育产业探索教育评估标准有利于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所有的工作成果都需要设立评价体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自恢复高考以来的40多年间,尽管经历了多次改革,许多情况下考试成绩仍然作为结果评价的最重要因素——升学要考试、重点院校选拔要考试、用人单位不仅要看毕业院校还要看GPA,高校扩招也好、去除一考定终身的“独木桥”制度也好,都未能脱离考试成绩确定的分数线选拔机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除了考察毕业生的成绩,很难从应届毕业生提供的材料中找出更多判断其业务实践能力的信息,因此虽然知道这种方法并不科学,但是也没有其他更好的评判标准。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四个评价”工作要求,为改变应试教育提出了工作思路。要完成这一目标,就要形成社会的合力,这一点也是教育产业可以深化和介入的领域。

任何工作的评价,都需要具有独立性、专业性,而学生与毕业院校本就存在教学关系,其评价的中立性就会受到用人单位的质疑,引进第三方机构提供评价更具说服性。教育产业可以探索成立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可行性,将教学成绩、企业用人标准、个人能力的诉求和评价有机结合,依托“四个评价”制定标准,推动评价体系的发展进程。长远看来,不仅形成了科学的评价体系,也协助减少了为应试而成立的培训机构数量,在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下发挥积极的作用。

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下,培养的是综合素质较高、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教育产业的发展要遵循服务于这一目标的原则,才能达成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本文来自胡巴网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638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