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养城市旧楼改造 中国康养旧楼改造委员会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深入,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2月1日,《关于建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建议鼓励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地区,探索多领域、多维度的制度创新,形成点面结合的示范带动效应。

具体而言,要围绕适合老年人的服务体系、体制机制、要素支撑、商业模式和环境,结合创新驱动、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社会治理等要求进行探索,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化起步于“十二五”期间,在“十三五”期间下了很大功夫,而“十四五”期间将从高质量发展中推进。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主要是规模扩张,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高质量发展养老服务,最重要的是示范效应和标准制定。

据《通知》介绍,与城市的重点联系由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协调,各级发展改革部门牵头,民政、卫生等部门共同推进。

“过去10年,养老服务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参与和社会资本,但现在中央要求把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政府考核的一项任务。一方面要求地方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需要对地方养老企业进行分类评估。”他说,“至于具体选择重点联系城市的数量和标准,这需要进一步的政策落实,应该会很快出台。”

五大“创新”

目前,中国正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国家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亿,占总人口的18.1%。

其中,不少城市已提前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例如,2019年,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登记518.12万人,占登记总人口的35.2%。这一方面的直接影响是生育率的下降。2019年上海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另一方面是养老压力更大。

2020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养老服务和互助养老。

003010表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联系城市要紧紧跟随《通知》的内容,统筹谋划、全面探索、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抓好盘活现有资源,把推动地方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向养老服务设施转型作为重要建设内容,充分发挥点面结合的引领示范作用。

那么,如何扮演主角呢?《规划》提出,要进行五个“创新”。

一是推进服务体系创新。103010年提出将养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十四五”期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二是推进制度创新。003010提出,推进培训疗养资源转化,发展养老应是体制机制创新的重点内容,并根据地理位置、周边设施、社会经济条件等,科学合理设置培训疗养资源转化为养老服务设施的具体条件和标准

第三,促进支持创新的因素。103010年提出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中优先安排新增土地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多种方式支持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养老,在城市居住社区建设和城市老旧社区改造中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空置公租房、国有产权等无偿或少付养老服务费。

此外,还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适老环境创新,包括推动养老产业与教育培训、健康、体育、文化、旅游、家政等幸福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打造生活养老目的地;推动居家养老转型,向城市迈进。

乡老旧小区、老旧楼房以及公共场所、公共交通等设施设备进行适老化改造,加强宜居环境建设,大力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等等。

董登新认为,目前来看,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很多准备并不足,尤其是过去的商品房开发小区建设当中,没有预留养老服务的资源,因此现在需要从多方面去寻找资源,比如对闲置的公租房等等存量资源进行改造,这些改造的成本较低。但是,也要考虑增量的部分,新的商品房建设,也有预留足够养老服务的要求。

如何落实?

目前来看,要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的发展,关键之一是考虑资金问题。

根据《通知》,要强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能,加强地方财政投入保障,实现老年人基本公共服务应保尽保。统筹整合养老服务各类资金渠道,建立健全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成本分担机制。

此外,《通知》表示,将设立专项经费,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同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国际合作、扩围企业年金、完善保险等筹资机制、发挥涉老社会组织作用、加强老年人社会优待、发展婴幼儿托育服务、构建家庭支持体系等方面,有选择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改革探索。

另外,创新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方式,拓宽养老服务机构融资渠道,拓展贷款抵质押品范围。

其次,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离不开养老机构的发展。

《通知》提出,支持机构养老充分发展,着力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促进医养康养服务在居家、社区、机构深度融合,鼓励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农村互助养老。

同时,提出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坚持公益属性,出台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综合评估和轮候制度。健全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管理制度,推动养老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优先支持以公建民营、普惠养老为导向的养老服务项目。有力有序推动地方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养老服务设施,并制定准入、管理等政策举措。

此外,推动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互联网+老年健康服务”,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导入养老服务和老年健康服务,支持优质养老机构互联网平台化发展,更好发挥信息科技赋能作用。

董登新表示,现在,我国的养老机构有很多不同的层次,一些高档的养老社区,要求购买200万保险才能入住,但是运营差别很大,有的很好,有的入住率很低。而一些民营的低档养老院,其实入住率也不差,尽管服务标准不统一,但是收费低,因此也比较受欢迎。而公办养老院,收费便宜且正规,往往供不应求,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短期内想改变并不容易,只能慢慢来。

对于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董登新认为各地的发展未来也将也不尽相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是需要更多财政支持的,因此一些发达地区更容易发展起来。另外,如何布局、公办民办各自占有多大的比例等等,这些也都需要机制上的创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本文来自胡巴网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716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