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雄安创业,安家创业成功了吗

去雄安创业,安家创业成功了吗

3月31日,无人机拍摄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新华社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对外公布,千年计划备受关注。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今年1月,《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向社会公布。

按照总体规划,到2022年,启动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城区雏形初步显现,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初步成效,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初步恢复。

随着顶层设计的一次次重大决策,雄安的热度一次次上升。

两年前的4月1日晚,全国各地的车牌汽车涌入雄安管辖的河北省雄县、荣成、安新三县,造成高速公路路口拥堵,当晚当地餐馆爆满。这些率先登陆雄安的先驱者们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雄安的变化需要雄安人来讲,那么谁是“雄安人”呢?套用深圳著名的全国宣传口号,答案是:“来了就是安雄人。”

这个概念已经被很多人默默认可了。

自称是第一个给“熊票”贴标签的王文君,一年多前从湖北宜昌听到这个消息。他四十多岁了。他在安雄开了一家小餐馆,卖热干面,在Tik Tok直播卖劳保产品。他看到太多人来来往往。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亏损后离开了,而另一些人留下来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与在王文君“单干”相比,杨鹏和陈琳凭借公司的战略部署,在雄安扎根。他们的公司租用了原来的服装厂,并将其改造成自己的办公室。他们参与了——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首标建设。陈琳公司的司机也开始阅读哈佛经济管理书籍。在雄安第一家中信书店,《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思维课》这本书被放在销量第一的显著位置。

90后总经理马磊,新区成立前在荣成县服装行业工作,是一家有几十年历史的民营企业的接班人。新区成立后,荣成县的传统产业正在寻求转型升级。malei和他的公司正是紧跟这一发展趋势,不断要求自己多与来雄安的企业和人员打交道,拓宽思路。

河北雄安新区成立两年来,他们都以一个新的“雄安人”的姿态感受着这片土地下的暗流变化。来到春雄安,如火如荼的塔吊施工形势即将到来。

王文君:我不是来摆摊的。

去雄安创业,安家创业成功了吗

王文君业余时间在Tik Tok直播。以下图片均来自本报记者汤琪。

在雄安,可能大家都不知道提到王文君的名字,但一提到他创办的“雄朴饭堂”,就会有人恍然大悟:“就是他!”

70岁的王文君是后湖北人,他是一头牛,有时有点倔强。他目前在雄安新区从事劳保产品业务,经常自称是这片土地上第一个给“雄朴”贴标签的人。

2017年4月1日,在河北雄安新区成立。这个消息就像一声平平的春雷,响彻大江南北。

这个沉重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王文君的耳朵里,但由于儿子正处于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他收起了激动的心情。直到2017年8月,儿子正式收到武汉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和爱人带着几乎全部家当去了雄安。

雄安,顾名思义,是其所辖三县的简称。起初,王文君认为当“男”这个词率先出现时,最热闹的地方应该是。

ord” data-gid=”1085929″ qid=”6542056871019189507″ mention-index=”1″>雄县。那时,手机导航上还没有雄安新区,他便将雄县设为他的目的地,那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短暂在雄县停留了一段时间,王文军通过QQ、微信等社交平台结交了一些同样来到雄安的外地人,他也渐渐摸清了三县的情况,了解到雄安新区管委会设在容城县,那里才是人最多、最热闹的地方,便来到容城,创办了“雄漂大食堂”的小饭馆生意。

但好景依旧不长,以卖面点、小碗菜为主的“雄漂大食堂”在去年秋天停开了。从价格来看,他当时卖的热干面是6元一碗,原本定位的消费群体是那些来参与城市建设的普通工人,但两年来,这片土地一直鲜有打桩机的声响。

王文军算了一笔账,当时,“雄漂大食堂”的门面租金是一年5万元,地理位置还算是在容城县城里,但一天下来,生意好点儿能卖七八百元,差的时候仅有一两百元的进账,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亏钱的。这一次创业后,王文军亏了十几万元,他“认栽了”。

在这期间,这片土地迟迟没有太多的项目动工,也就没有新来的人流,有的人花200万元想来雄安红红火火开家酒楼,2018年开春装修,6月开业,11月就关门。“投了钱的、没投钱的、能走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

但王文军没有走。

他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来雄安之前,他在湖北宜昌卖劳保用品,因此,在雄安复制一家劳保用品店,他也算是有备而来。

如今,王文军的其中一家店铺开在容城县津保路旁,房屋结构是典型的简易板房,毫无隔音效果,旁边面馆的电视声听得一清二楚。

他的店铺里堆满了劳保用品,冬大衣、短袖、麻袋、棉被等物资应有尽有。他除了有时开车拉货以外,更多的时间都是坐在狭窄的柜台后看店,床就支在这堆物资的背后,店就是家,家就是店。没有暖气,他就多盖几床被子。

好在,华北的春天总算来了。

王文军在雄安学会了沉淀。“来之前谁都想红红火火地放手干,好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但从建设上,雄安新区迟迟没有大规模动工,而我又是个认‘死理’的人,我就认准了,哪个地方能有雄安的‘雷声’大呢?哪个地方的开发将会有雄安力度大呢?离开还不如守着,我坚信这里绝对能建成。”

王文军一直在“亏本赚吆喝”,但“吆喝”也终归是有声音的,有声音就会被人听到。

去年5月,他的另一家劳保用品店开在了雄安高铁站的选址附近,他的妻子负责看守。去年12月1日,北京至雄安新区城际铁路雄安站开工建设,这为王文军带来了生意和希望。

“高铁站要开工,建设单位也急了,他们要为工人定制统一的多功能大衣,因为正好是冬天,特别冷,他们知道我在做劳保用品后就找到我,虽然只是一个100多件大衣的订单,但好歹我也成就了一单生意,这足以说明有准备还是起到了作用,我随时备有货,也有进货渠道,这次算是给了我一点信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公开表示,“雄安新区规划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即将转入大规模的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雄安新区将会形成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新区建设局面。”

这样的局面,王文军也期待了近两年。

闲暇之余,他学会玩抖音,目前有6000多粉丝。他在抖音直播上经常为雄安打广告,说他就是“雄漂”,说雄安一定会有大发展。直播中他发现,不了解雄安的人还是有很多。

王文军还是期望把“雄漂大食堂”再重新开起来,面点毕竟是他几十年的手艺,当初的那些开餐厅的设备他也没有处理掉,存放在店铺里,他想找一两个人年轻人合作,把手艺传下去,把“雄漂”的品牌做下去。

“我不是来工地摆摊的,我一直想做自己的品牌,‘雄漂’就是很好的品牌。”王文军如是期待并坚持着。

杨鹏:在雄安奔跑着

去雄安创业,安家创业成功了吗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雄安经理部副总经理杨鹏。

杨鹏儿时记忆中的白洋淀很干净,村子里随便找个池塘都可以游泳,那是他嬉闹童年里的美好往事。

杨鹏,1985年生,河北保定市徐水区人,虽然他的老家距离雄安核心区域容城县仅半小时左右车程,但等到他真正回到这片河北腹地时,他早已不是在淀边嬉戏玩耍的孩童,他已经三十而立了。

2010年,杨鹏毕业后去了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城市深圳,钢结构专业毕业的他顺理成章加入到中建钢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钢构”)。2012年,通过姐姐的介绍,他与在徐水教书的妻子相识,当时这对新人很快面临两地生活的抉择,杨鹏曾构想,如果在深圳发展得不错,他就把妻子接到那里安家。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2013年,由于公司业务发展,杨鹏随项目来到北京工作,奔波于北京和天津两地。回到华北地区打拼,他离徐水、离家庭越来越近。对他来说,从深圳到北京,不过是南北差异,总归都是大城市,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方式,都未曾发生太大的改变。

横空出世的雄安新区不仅让其所辖三县人民感到意外,也让规划区周边的县市人民开始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构想。

“我在徐水的朋友也好,家人也好,大家都感到我们的好日子要到了。”虽然杨鹏已经在北京工作生活了数年,徐水离北京也不过两小时车程的距离,但雄安新区的划定仍让他感到自己的老家离未来举世瞩目的城市更近了。

2017年5月4日,中建钢构派出近15人团队来到雄安调研考察,详细了解了雄安未来的发展方向。杨鹏自告奋勇向公司提出到雄安工作,参与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和雄安高铁站的钢结构建设。

以为离家更近了之后可以常回家看看,但真正融入到新区建设后,杨鹏及其公司团队感受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去年1月14日,当天正值中建钢构负责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封顶,而同样在这一天,杨鹏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他都没能回家陪在妻子旁边。“当时是工期的关键期,给我们的总共工期只有35天,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休息,都在加班、加点工作,最后我们负责的钢结构项目提前了5天保质保量完成。”

杨鹏坦言,从深圳到北京,再到雄安,他确实有过落差感。“雄安目前的配套设施可以说和大城市没法比,基础设施太落后,当时内心也挺矛盾,过去在北京下班后还有点娱乐活动,包括体育运动,来到雄安后,心里有落差。”

落差感靠工作去调节的同时,杨鹏私下会和一些进驻雄安的企业人员交流,大家坐在一起谈情怀,谈理想。他坦言,“从我来到雄安之后,这两年认识的朋友差不多是我工作前八年的总和,在雄安能够认识各行各业的朋友,我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雄安的变化需要亲历者去诉说。

在杨鹏眼中,“千年秀林”的建设、容城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哪怕是菜市场门口的路修好了,都是实实在在的变化。“2016年的时候京津冀的雾霾很严重,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以后,空气质量有了质的提升,现在经常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要给雄安时间。”

今年3月29日清晨,400余名跑者齐聚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用奔跑来庆祝新区成立两周年,杨鹏也参与其中,享受在这张白纸上越画越清晰的生活点滴,越来越丰富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多元的生活方式。

正如他在朋友圈里写的,这一切都发生在“奔跑的雄安”。

陈麟:司机都在读经管类书籍

去雄安创业,安家创业成功了吗

从深圳到雄安的陈麟。

陈麟感到遗憾的是,深圳特区设立时,他年纪还年轻,如今,雄安新区成立,他没理由再错过。

陈麟,70后福建人,雄安达实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雄安达实”)总经理。他有着典型的企业家背景: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曾在体制内工作,出过国,后到深圳去工作。不过,他始终认为自己是“既得利益者”。

2011年,陈麟去到深圳,加入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对他而言,当时这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在深圳这样一个创新创业的氛围里,他没能经历这座城市初期的状态,这是他的遗憾。

“雄安和深圳的区别在于,深圳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那时候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深圳的成长是在不断突破自我中发展起来的,在摸索中成长。而雄安新区是一张蓝图做到底,新的城市发展规划思路越来越清晰,未来中国城市怎么发展,在新区的规划里有比较清晰的蓝图,这在几十年前的深圳是没有的。”

为此,当公司决定在雄安设立北方总部的时候,陈麟主动要求进驻雄安工作。尽管新区设立之初,一切都是未知和挑战,但当雄安的规划一步步清晰以后,陈麟感受到,雄安未来建设成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的发展理念与公司发展方向很吻合。

去年年初,陈麟正式开始常驻雄安,任总经理一职,这使得他不得不和居住在深圳的家人分隔两地。家人的支持是他北上的动力,他们的想法一致,都认为这是很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个人一辈子能有几次机会参与到一个城市的发展呢?”在陈麟看来,错过了深圳发展的初创期,如今,他不想再错过拥抱雄安的激情。“来到雄安的第一感觉就是机会,这里的城市基础比较薄弱,机会就在目标和现状的差距中产生,你对雄安了解越多,机会就会越发具象。”

雄安达实目前几乎有一半的员工是本地人。尽管目前在物理空间上感受不到雄安的太大变化,但在与本地人接触的过程中,陈麟发现,变化源于当地市民的精神面貌。

以公司员工为例,他们都在努力准备好去适应未来雄安新区的发展,公司的司机们每天也会读书,读的都是哈佛的管理类书籍,他们既有憧憬也有压力,他们意识到,只有通过学习,才能适应未来雄安发展的需求。

常驻雄安以后,陈麟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在深圳,城市生活比较多元,来到雄安,工作成为更重要的一面;在深圳,他需要用时间去应酬,在雄安,他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会用来健身锻炼,这样的生活更加纯粹。“我现在40多岁了,如果我想和雄安一起共同发展,一方面是要努力工作,另一方面要把身体锻炼好。”

有种说法是,只要到了深圳,到了深圳宝安机场,来的都是深圳人,当年闯荡深圳的人,哪怕是一无所有,也能在这座城市找到自己的方向。陈麟期待未来“来的都是雄安人”,来的人要找到自己的定位,要有耐心。

“我们都是雄漂。”他说。

马磊:参与雄安建设很荣幸

去雄安创业,安家创业成功了吗

河北静宇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磊。

马磊的微信名叫“马大胆”,在雄安新区设立前,他就来到了容城县。

马磊,90后,河北静宇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一家数十年服装制造企业的接班人,他的青春伴随容城服装产业发展的起伏,直到新区成立,他和他的企业也在这股浪潮中寻求新的改革发展。

在马磊的记忆中,雄安新区设立前,过去的容城县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地区,容城的服装、安新的鞋厂、白沟的箱包都非常有名,当地加工制造业的产值依靠的就是廉价劳动力,如今雄安标志性建筑融合塔的形象就是一个纺锤。

2010年电商的兴起,淘宝、京东、凡客诚品等互联网品牌逐步对实体产业带来冲击,这一冲击也影响到了容城县的服装产业发展。

2012年,大学毕业后的马磊从石家庄来到容城县,开始接手公司事业,他希望为这家从小看到大的企业注入自己这代人的理念和发展发展方向。

刚接手的两年时间里,马磊的生活空间就是从车间到宿舍的两点一线。由于大学并不是学习服装相关专业,他决定以一名工人的姿态下到生产车间里,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上手。“我既然要干这行,就要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付诸实践,当时我并没有想过把企业做多大,但我心无杂念,性格上比较要强。”

2017年4月1日,马磊就住在离高速路口最近的位置。那一晚,容城县大小饭店爆满,外地人想来这里淘金,本地人坐观其变。“作为本地企业,我们都很荣幸能参与到雄安的建设,参与这座城市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过程。”一直在寻求改变的容城服装产业在雄安新区建设的光环下,找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

马磊认为,未来雄安新区的服装产业要走向国际化、品牌化,新区成立以后,服装产业不会再走以传统密集加工制造企业为主的路线,加工制造将向周边转移,进行集约化管理。

被称作“央企一条街”的容城县奥威路上,大大小小的央企、国企等各类企业在这里进驻,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期望能参与新区的建设。马磊身处其中,他的朋友圈越来越宽广。

“各个企业的入驻让我见识到了各行各业的精英,开阔了思路,在各行各业中都可以找到和我们服装产业结合的点,不同产业链的企业在这里相互碰撞和交流。”马磊感慨,如果没有雄安,他们服装产业的发展思路还是会比较固化,当真正的“冲击波”抵达家门口时,转变迫不及待。

在雄安新区设立前,马磊还能有规划地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但现在他一有空就会多去外面看看,和各行各业打交道,因为外面的世界很大,变化也很快,他需要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的企业不被时代抛弃。

今年3月底,他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一场礼品博览会,还在雄安参加了一场互联网+推介会,他期待在不同的领域里发现服装产业可以融合的元素。“在雄安发展有更多接触其他行业的机会,只要我不是在睡觉,就得多出去看一看。”

两年前,马磊想的是工厂能招来多少工人,两年后,马磊思考着雄安服装产业的未来。“没准有一天,雄安哪个企业做了一件衣服,走上了巴黎时装秀呢?”

去雄安创业,安家创业成功了吗

本文来自胡巴网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73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