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曼为什么分手,高君曼为什么要离婚

高君曼为什么分手,高君曼为什么要离婚

央视一套正在热播的《觉醒年代》至今更新到了16集,可谓好评如潮。作为那段历史的爱好者,这里也凑个热闹,针对其中几处情节,换一个角度做些解读,权作正剧外的某种补充吧。

蔡元培为何能为北大教授们争取到如此高的薪水?

蔡元培1916年底敲定接手北大时,正是黎元洪与段祺瑞的”府院之争“闹得凶的时候。黎虽是大总统,却无实权,军国大事根本做不了主。给北大的钱多些少些,毕竟还算不上军国大事,加上涉及知识界精英层的切身利益,段祺瑞犯不着得罪人。黎总算能做了回主,自然要把权力用足才过瘾。另外,蔡元培背后是孙中山和南方革命势力,黎正可借此笼络,引为奥援。一举几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高君曼为什么分手,高君曼为什么要离婚

蔡元培为什么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

北大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的前身是发端于汉代的”太学“,是一个最讲究正统和资历的地方。陈独秀没有正经八百的高等学位和学历,又算不上家学渊源,而且主张激进、全盘否定旧文化,无论资历还是正统性都不够格。这样的人,蔡元培竟聘他当了相当于副校长的文科学长,为什么?原因其实很简单:只有他最合适! 蔡虽主张”兼容并包“,但归根到底还是革命党的底色——骨子里是倾向新文化的,所以北大文科学长只能用主张新文化的人。那么问题来了:哪位新人可以抗得住辜鸿铭、黄侃那样的国学大师们呢?比资历肯定没戏,所以只能比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陈独秀算那个年代的超级网红,他的《新青年》风靡一时,加上张扬不羁的个性,正是对手们最短版的地方。舍我其谁哉?

高君曼为什么分手,高君曼为什么要离婚

鲁迅与钱玄同的关系

鲁迅成名于《狂人日记》,而《狂人日记》是钱玄同建议鲁迅写的。具体情况倒是和剧中情节差不多:当时鲁迅在教育部做处长(佥事),很消极,整天研究古碑不问世事。钱玄同为《新青年》约稿找到他,反复劝说下,鲁迅才答应写的。没想到这第一篇就成了新白话文小说的开山之作,其后更是一发而不可收。

高君曼为什么分手,高君曼为什么要离婚

但鲁迅与钱玄同的私人关系并不像剧中那样融洽——主要是鲁迅与周作人闹翻后,钱玄同和周作人走得更近,鲁迅就“迁怒”于他。比如鲁迅不止一次讥讽过钱玄同的身材肥胖,也诘问钱“年过四十为何不去死?”(钱玄同年轻时曾说过,人过四十就没必要活了。)钱玄同对此很无奈,只得回应:不过胖一些,何至于此呢?这说明两人间个性不甚和谐,关系并不融洽。

高君曼为什么分手,高君曼为什么要离婚

延年、乔年两兄弟与陈独秀的关系为什么不好?

剧中相当篇幅描写了陈独秀与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一些历史真实,但也许是为尊者讳吧,没说透。两兄弟与父亲的关系不好,除了剧中所说的陈独秀没回去奔父丧外,还有更深的原因。

高君曼为什么分手,高君曼为什么要离婚

陈独秀一生有过三个妻子——高晓岚、高君曼和潘兰珍。高晓岚是原配,安徽副将高登科之女,和陈独秀生过三子一女: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三子陈松年和长女陈玉莹。与高晓岚婚后陈独秀基本在外边求学革命,只短时间回家。10年后,他与高晓岚同父异母的妹妹——比高晓岚年轻10岁的高君曼好上了。因为这件事,他们在安庆老家呆不下去了,就双双跑到了上海——出走时,高晓岚还怀着陈松年待产呢。陈独秀后来再也没有回过老家,也就再也没有见过原配高晓岚。延年、乔年对陈独秀的感受,不可能不受此事的影响,加上陈又坚持他们“自力更生”很少施以援手,两兄弟与他的感情怎么可能好呢?当然,清官难断家务事,是非曲直外人是说不清的,但剧中多少美化或淡化了他们之间的冲突,应该是有的。

高君曼为什么分手,高君曼为什么要离婚

后来陈独秀和高君曼又生了一子一女,这就是剧中的陈鹤年和陈子美兄妹。大革命失败后,延年、乔年先后被捕遇害,长女玉莹和高晓岚因此悲伤过度而死,十分凄惨。松年一直活到改革开放后,在安徽做过政协委员什么的。高君曼1931年与陈独秀分手,带着鹤年子美另过。后来陈独秀与女工潘兰珍结婚,一直到1942年在重庆江津去世。这是后话。

白话文与文言文的“简洁之争”

剧中有一场戏,说的是胡适与黄侃就白话文与文言文哪个更“简洁”发生公开的交锋,结果胡适以一句“干不了,谢谢!“完胜黄侃。这应该是历史上真实的场景,但争论的结果远非剧中那样简单明了。仔细想想,黄侃并非全无道理,而胡适也确有强词夺理之嫌,之所以胡适占上风,不过是他更受年轻人欢迎罢了。

高君曼为什么分手,高君曼为什么要离婚

说到底,语言是否简洁,关键在于使用者的水平——同样一句话,说话人的水平越高,表达就会越简洁,和文言或白话关系不大。新文化运动推广白话文的实质,在于扩大文字的接受范围和表达范围——剧中胡适说文言文是一种半死的文字,指的就是文言文受众与表达范围都不如白话文宽广。其实白话文一直就有,四大名著都是白话文写的,复古派并不反对。他们反对的,是新文化将白话文抬到和文言文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上,成为官方文体。简介与否,不过是双方借力的工具。

北大的学费

剧中有一段情节是李大钊的学生海威因家中寄的学费未到,又付不出5块银元的担保费,想找李大钊作保,李大钊直接给他凑了5块银元,结果自己连答应两个孩子去吃涮羊肉的钱都没有了。这里涉及到了北洋时期大学的学费问题。据记载,1918年时北大一学年的学费是60银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年毛泽东在北大做图书馆助理,月薪8元,一年96元。那时北京城普通三口之家一年收入约200银元,除去吃饭剩余不到100元。换算到今天,差不多10万元左右了吧。这样的学校,中产以下的孩子是读不起的。

高君曼为什么分手,高君曼为什么要离婚

和今天一样,北大算公立的,考试严格,学费相对还不算最高。那时好的私立大学,如南开、复旦,一年总要100银元以上才够,像金陵女子学院那样的贵族校,学费加其它杂费,没有3、400元是下不来的,换算到现在,要6、70万了。

陈独秀的书法

高君曼为什么分手,高君曼为什么要离婚

剧中陈独秀为了给《新青年》募款,向熟人“卖字”,每月一幅字200大洋。陈独秀的书法自成一体,当时很多人求字而不得。沈尹默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就是他向蔡元培推荐陈独秀做北大文科学长的。沈最初字并不好,一次他将自己的诗写成条幅挂在朋友家里,不想被陈独秀看到,陈评价道:”诗很好,字则其俗在骨!“深受此刺激,发奋苦练,终成大家。但陈独秀仍看不上他的字,仍觉得俗气未脱,只是比原来好了些。由此可见,陈的书法造诣如何了。1932年陈独秀第三次被捕入狱,何应钦去狱中审他,临别竟向他求字,陈二话不说,挥毫写下十一个大字: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何非常喜欢,视为珍宝。

本文来自苏默晨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32895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