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诺沃第二国际儿童院,坐落在一片大森林旁边,依山傍水,环境怡人,娇娇在这里一呆就是两年多。
为了对孩子们进行国际主义教育,国际儿童院的礼堂里,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这些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和各国领袖的巨幅照片。教师们常常向孩子讲述各国的革命情况和斗争事迹。当然,也讲过毛泽东,他正在领导中国的八路军、新四军进行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战争。
一天, 哥哥来到国际儿童院看望她。领着她在礼堂玩时,哥哥抬头看到了墙上的毛泽东照片, 就问她:“娇娇, 你知道他是谁吗?”
“知道。”娇娇说:“老师讲过,他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他叫毛泽东。”说完还用手指指照片。
“对。”哥哥说着贴在她耳边小声道:“你知道吗?他是我们的爸爸。”
“你在骗我,”娇娇眨着眼睛对哥哥说道:“我没有爸爸,我只有妈妈。”
她说这话是有根据的。刚到苏联时,妈妈就一再对她讲:你姓贺,叫贺娇娇,哥哥姓杨,大哥叫杨永福,哥哥叫杨永寿。她从没说过她和她的哥哥们姓毛。妈妈的话她牢牢记住了。
“不!”哥哥认真地说:“我没瞎说。毛泽东是我们的爸爸,是他把我们送到这里来的。”
“不对!不是。你疯了,你瞎说。”她大声说着,还连连摇着脑袋,跟哥哥争辩着。
“不,是真的。我没说瞎话。”哥哥对她说。
看着哥哥那副严肃认真的模样,她静了下来。大人是不说瞎话的。哥哥比她大了13岁,已经是大人了,她没办法不相信。
不过她还是想象不出,这个从没见过面的毛泽东,怎么会是自己的爸爸?
毛泽东真的是娇娇的父亲吗?如果是,娇娇为何连自己的父亲都不认识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得从娇娇的出生说起。
一、黄土高原窑洞里的降生
1936年11月,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来到了陕北保安县(今志丹县,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保安县是个很小的县城,全城人口不足四百。这里,却成了主席和中共中央的驻地。
?小小的县城突然拥挤着这么多头戴红星的人们,他们的身上仍然留着硝烟的气息以及两万五千里征途上挂满的尘土。可是他们都在微笑。冲破了国民党的重重阻碍之后,共产党人在黄土高原上稳稳地站住了。
黄土高原是一片沉默的土地,强劲的西北风夹杂着黄沙,一次又一次的覆盖在千沟万壑中,大地像波浪一般起伏着。
这一天,从一孔窑洞里传出的一声婴儿啼哭,打破了日常的寂静。
在贺子珍疲惫的呻吟中,她和毛泽东的女儿出生了。
在艰苦岁月中孕育、出生的孩子,因营养不足,又瘦又小。她用一双亮亮的眼睛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和俯视她的陌生的面孔,那神态让人怜爱。围着她,毛泽东和贺子珍都露出了笑容。
添人进口,是件大喜事。
新的生命来到革命者中间,高兴的不止是她的父亲、母亲。
毛泽东的窑洞里热闹起来了。笑声响起来了。
曾和贺子珍一起经历过长征的红军女战士康克清、邓颖超等人听说贺子珍临产了,都急忙跑来了。毛泽东笑眯眯地迎出来,招呼她们进窑洞里边坐。
她们异口同声地问:“子珍生了没有?”
毛泽东颇为风趣地回答:“生了、生了,生了个大鸡蛋。”
邓颖超走进窑洞来到贺子珍炕前,拉着脸色苍白的贺子珍的手,嘘寒问暖,然后轻轻抱起了这个小婴儿。她看见孩子又瘦又小,不由得顿生怜爱,连声说:“真是个小娇娃,一个小娇娇。”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正在一旁的毛泽东听到这句话,突然想起了《西京杂记》中的“文君姣好,眉色好望远山,脸际常如芙蓉”这段文字,便说:“对, 就叫她娇娇!”
娇娇的到来,为毛泽东、贺子珍带来了无比的喜悦和快乐。
这一年,毛泽东四十三岁。
娇娇是他的第七个孩子。
贺子珍是在长征路上怀上娇娇的,长征一路上充满了各种战斗。这个孩子的到来对她同样意义非凡。
娇娇的哭喊声成为窑洞里最响亮的音乐,对于毛泽东和贺子珍而言,更是饱经战火创伤心灵的巨大慰藉。
二、不是孤儿的孤儿。
“那个时候,我是个不是孤儿的孤儿。”
娇娇是在红军抵达陕北在黄土地上平安出世的,但能和父母朝夕相处的日子仍然是短暂的。娇娇不可能像别人的孩子一样,永远在父母膝下无忧无虑地成长。
这仅仅因为她是毛泽东的女儿,是贺子珍的女儿。
(贺子珍就读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
娇娇出生一个月后,贺子珍就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去了。抗大要求每个学员必须住校过集体生活,只有星期六才允许回家,其余的时间严禁离校。于是,贺子珍一周才能回去看娇娇一次。
1937年1月,中共中央总部迁往延安,毛泽东住进了延安枣园的窑洞里。
娇娇开始难得见爸爸一面,她的爸爸正在为国家大事而忙碌着,在她爸爸的办公桌上,正摊放着中华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此,已经献出很多人的生命。
“爸爸忙于党和国家的大事,哪能担当起当妈妈的责任呢?他照顾不了我,就又把我寄养在当地一户农民家里。虽然享受到陕北农家孩子同样的生活,但我却失去了孩子都能享受到的亲生父母的关怀和爱护。”
娇娇没有被父亲遗忘,只是他心中盛满了太多太多的国家大事。偶尔毛泽东抽暇来看她,也只是看几眼,只能呆一会儿,便匆匆而去。
(贺子珍)
娇娇还没满一岁,贺子珍离开延安,去了苏联。 一方面,她是很有性格的人,事业心极重,是需要不断自我进步与提升的。另一方面,是自身的身体原因。当年在长征途中,生死考验无时不在。
在贵州某县,贺子珍所在的总卫生部休养连遭到敌机袭击,为掩护一位在遵义战斗中受伤的师政委,贺子珍头部、背部受伤十四处,身体里留下了很多弹片。去苏联取出弹片,把身体养好,才能更努力地学习进步。
两岁的时候,娇娇来到了延安保育院,这里的孩子来自四面八方,不过他们有一个相同的身份——革命者的后代。
娇娇就是在这片大地上自由地生长着,一天天地度过了童年时光。
不过娇娇不太喜欢星期六。
因为星期六往往是父母们来孩子接回家的日子。可是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的过去了,没有人来接他,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的孩子跟着父母高高兴兴地走。每次看到这种场面,娇娇还是不由得感到寂寞和辛酸。
(延安保育院的小朋友们)
三、远赴千里之外的苏联
尽管伴随着寂寞,娇娇在保育院里,也像一棵树苗一样,悄悄地成长。
娇娇五岁了。
黄土高原的二月,依然刮着透心凉的寒风。
这天娇娇起得很早,她和另外两个孩子一起坐上了向延安飞机场驶去的小汽车,同车的还有朱德的女儿朱敏。
尽管天气很冷,但当他们看到飞机这个庞然大物时,爱玩和好奇的天性被唤起了。稍稍适应了寒冷,孩子们就兴高采烈地跑向飞机,上下左右地打量起来。
(苏联轰炸机)
这是苏联的一架轰炸机,孩子们从未见过。坐上飞机,几经辗转后,他们到达了莫斯科。
娇娇见到了阔别许久的母亲,她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苏联。
其实这是毛主席安排的。贺子珍离开延安时,怀有身孕。她到苏联不久便生下一个男孩。可世事难料,孩子10个月时因患上肺炎夭折。这对贺子珍来说,是沉重的打击。
为了让贺子珍能重新振作,毛主席决定让娇娇前往苏联,他要把她送到母亲身边,来抚慰贺子珍远在异国更加孤独的心。
娇娇的突然到来,的确为贺子珍原本死寂的生活打开了一扇充满阳光的窗。漂亮、乖巧、聪明的女儿为她带来了惊喜。
在娇娇到来以前的两年多时间里,毛岸英、毛岸青常来看她。他们的到来成为贺子珍惟一的慰藉,为贺子珍空寂的生活带来了一点儿生机。
毛岸英、毛岸青是1937年来到苏联的。算起来,他们兄弟二人比贺子珍来得还早,但因为信息不便,贺子珍到达苏联之后很久才知道他们也在苏联。
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兄弟三人辗转到了上海。1931年6、7月之交,毛岸龙突然患病,发烧腹泻,经抢救无效,于当夜死亡。后来, 毛岸英、毛岸青又多次换了住处,以躲避敌人凶残的搜捕。费了一番周折后,来到苏联,不久进入莫斯科市郊的第二国际儿童院。后转到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就读,并开始了新的生活。
当贺子珍听说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也在莫斯科,她高兴极了,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他们。她看到两个孩子安然无恙,心里十分欣慰。从孩子的话语中,她知道,自从杨开慧牺牲后,兄弟俩流落在街头,受尽了人间苦难。
出自对杨开慧烈士的崇敬、钦佩,出自对毛泽东深切的爱,出于一个母亲的天性,她心甘情愿地为兄弟俩献出母爱。
家庭的意味出现在这三个人的世界中,从此,贺子珍有了笑声和快乐。娇娇的意外到来,使这个特殊的家庭又增添了欢声笑语。
然而,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好日子总是不如苦日子多。无论我走到哪儿,苦事儿就像是我的影子似的跟我到哪儿。”
(苏德战争)
娇娇到了苏联仅仅四个月,一家人的笑声还留在空气里、荡漾在心头,却被法西斯德国侵略的罪恶的炮声无情打断了。
陷入战争梦魇的人们失去了往日的安详和宁静,随之而来的,还有物资的极度匮乏。
尽管贺子珍调动了她所有的智慧与才能来补充食物的不足,但长时间的受冻、挨饿,使娇娇本来很弱的身体变得更是弱不禁风。西伯利亚的寒冷以及生活的折磨让她患上了肺炎。
药品的稀缺,让娇娇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这让已经因肺炎失去一个孩子的贺子珍,更是五雷轰顶,她必须保住唯一的女儿。为此她和苏联国际儿童院起了激烈的冲突,坚持把已经被放弃治疗而送进太平间的娇娇接回家去。
在深沉、炽热的母爱面前,娇娇一天天的好起来,贺子珍精心护理、调养她。有时候,爱的力量真是无坚不摧。
苏联国际儿童医院得知娇娇已恢复健康,要求她回到儿童院恢复集体生活。但贺子珍坚持要娇娇还要巩固一段时间,结果双方互不让步,吵了起来。
后来,贺子珍因此被诬陷为精神病,被强制送入了精神病院。被迫与母亲分离的娇娇也重新回到了儿童院,过着日复一日枯燥的集体生活。有时两个哥哥会来看她。
一次他们在玩耍时提到了毛主席。
便问她:“娇娇, 你知道他是谁吗?”
娇娇说:“老师讲过,他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
哥哥告诉他,那个人是我们的父亲,这是他把我们送到苏联来的。
娇娇听得半信半疑,还想着以后有机会要问问母亲。
贺子珍考虑到娇娇尚且年幼,出于对她的保护,便没有多提及父亲的事情。而娇娇少时在毛主席身边生活的时间很短,且离开时年岁太小,对父亲的印象极其模糊,所以在苏联多年,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竟是毛主席。
四、与故国和父亲的久别重逢
1947年,经过党组织的交涉,贺子珍结束了在精神病院的生活。很快,娇娇和母亲一起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苏联的火车)
十岁的娇娇,随着火车的移动,正一点点地退出自己在苏联的生活。
娇娇在莫斯科生活了六年,在她的记忆里,有母亲的亲情,有两位哥哥的手足情,却没有什么父女情。她对父亲的认识、了解和感情,是在以后的日子里逐步加深的。
回国后,她被安排到小学二年级学习。
她又看见了毛泽东的画像,他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排在一起。有人告诉她:“那是你爸爸,你知道吗?”
她回来悄悄地问妈妈:“妈妈,有人说毛泽东是我爸爸,是吗?”
妈妈点点头,说:“是。” 贺子珍觉得,这时没有必要对她保密了,孩子大了,也应该知道实情了。
娇娇这回真的信了。
于是,她不断地在心中想着爸爸的样子,画上虽然看过,但总觉得模糊。所以,她决定给爸爸写封信,问问究竟。
娇娇在信中这样写道:
毛主席:
大家都说您是我的爸爸,我是您的亲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见过您,也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儿。到底您是不是我的亲爸爸,我是不是您的亲女儿,请赶快告诉我。
娇娇
毛泽东没有回信,却给娇娇发来了一封电报,电文是这样的:
娇娇:.
看到了你的来信,很高兴。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是我的亲生女儿。你一定长高了吧。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欢迎你来,并希望你赶快回到爸爸身边来。
毛泽东
收到这个电报,娇娇高兴极了,她喊道:“毛主席真是我爸爸呀,太好了。”
(香山双清别墅)
一个月后,娇娇从东北辗转来到了北平,她被领到了香山双清别墅。
在一个陌生的大房子里,娇娇一进门就看见了爸爸。毛泽东则微笑着看她。
这时有人介绍了:“娇娇,这就是你爸爸,就是给你发电报的毛主席,快叫爸爸。”
娇娇慢慢地向前走,她目不转睛地看着前面的爸爸,他高大魁梧、亲切慈祥,和画像上的那个爸爸一模一样,和妈妈、岸英、岸青哥哥说的也一样。她虽然紧张,却也情不自禁地叫道:“爸爸!”
毛泽东兴奋地抱起了娇娇,喃喃地唤道:“娇娇,我的小娇娃!”他的脸紧紧贴在娇娇白嫩的小脸蛋上。
毛泽东的高兴还要让战友们分享。一天,毛泽东特意把周恩来、朱德等人找来,让他坐在屋里,告诉他们:今天,我要让你们看一个宝贝。大家都蒙在鼓里了,正在猜测,这时娇娇怯怯地走了进来。
毛泽东指着娇娇对他们说:“ 这就是我的宝贝,洋宝贝,娇娇。”
(毛泽东与女儿娇娇)
娇娇在父亲的身边留了下来。那一年,娇娇十二岁。
每逢毛泽东工作间歇,将身体靠在椅子上休息时,懂事的娇娇便轻轻地跑上前去,搂着爸爸的脖子,脸贴脸地亲他一下,乐得主席开怀大笑。
在娇娇的心里,爸爸不再是画像上那个威严的爸爸,严肃的领袖,而是一个亲亲热热的、疼爱她的好爸爸。
(毛主席与李敏一同看相片)
上中学时,娇娇正式拥有了自己的名字:李敏。
以前,熟悉的人都叫她“娇娇”,叫大名也叫“毛娇娇”。
上学了,就该有个正式的名字,于是毛主席正式叫她李敏。
但她为什么不姓毛,而是姓李?
其实,娇娇的学生表上,家长的那一栏里,填写的名字并不是毛泽东,而是李得胜。
(1947年胡宗南率20余万大军攻延安)
1947 年,胡宗南带领二十多万国民党大军进攻延安。为了革命胜利,也为了避开敌人的锋芒,进一步迷惑国民党蒋介石,毛泽东带领中央主动撤出延安,一直在陕北转战,与敌人周旋开来。
毛泽东化名李得胜,得胜的意思不言而喻,是取得对国民党蒋介石、蒋家王朝最后胜利的意思。当然,取这个名字也是为了保密。那时中央领导都有化名,周恩来的名字叫胡必成。
正是这位李得胜,在陕北的沟壑间,指挥着一场运动战,这场战斗,使胡宗南损兵折将,最后不得不退出延安。
(李讷和李敏)
毛泽东的化名很多,但他独独地喜欢这个名字。
因为这个名字使用以后,人民解放军与蒋介石在大战场展开了最后的角逐,人民战争最波澜壮阔的一幕从此拉开。
毛泽东很喜欢这个名字,就把李字这个姓留下来给了两个女儿:李敏、李讷。
《论语》日: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毛泽东从这句话中取两字,分别作为女儿的名字。这名字里饱含着父亲对女儿的期望。
参考资料 :
李敏.我的父亲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2009.
陈晓杰.清贫的“公主”——近访毛泽东的女儿李敏[J].科技文萃,1995,(第12期).
长志. 李敏谈毛主席吃红烧肉[J].人民论坛,1996,(第4期).
李清. 毛泽东女儿平民化映射政治进步[J].共产党员,2008,(第3期).
张秀娟. 女儿李敏与父亲毛泽东[J].大地,2006,(第5期).
唐小雨,华丽. 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和李讷[J].党史天地,2006,(第12期).
本文来自软萌受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36383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