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传说故事(李姓的传说故事)

李姓传说故事(李姓的传说故事)

皋陶画像

黄勇

目前李姓的来源,公认的是源自源于赢姓。但这种说法,自古以来就有不少争议。总体来说,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第一个争议:李姓的远古始祖是不是皋陶?

按照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所说,颛顼的孙女叫女脩,女脩的儿子叫大业,大业娶了少典部族首领的女儿女华,生下的儿子叫大费,大费帮助禹治理水患,舜赐大费姓嬴,大费就是伯益(也叫柏翳)。

这样一理下来,伯益就不是皋陶(gāoyáo)的儿子了。严格说来,伯益与皋陶没有关系。

但在《新唐书》中,记载的却是另一种说法:“皋陶,颛顼之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

皋陶的一个儿子是伯益。在众多李氏家谱、族谱中,都采用了这种说法。

至今,李姓人都坚持认为,李姓是皋陶的后裔,这已是大家的共识,古今的姓氏著作都是这么说的。

第二个争议:皋陶时代有大理(理官)的说法吗?

在很多史籍中,说到皋陶,都会说他担任的职务是大理(理官)。

有学者考证后指出,在部落联盟时期,国家机构基本上还没有形成,根本没有大理这么一个机构,所以皋陶为理官一说,是不成立的。

还有学者从文字学的角度对“理”字进行了考证。

春秋战国以前,“理”的本义是指“治玉”,后来才引申出治理、修理、整理和惩罚、惩处的含义。

到春秋战国时,才从“惩罚、惩处”的引申含义出现了大理这种执法类的国家机构。

从目前记载的史料中,还能找到佐证。

商朝掌管刑法的是“士”,而不是“理”。

最初的“士”担负的职责比较多,刑狱只是其中之一。传统文献中,对皋陶职务的记录,基本上是称为“士”。

西周晚期前,没有理官的记载;到了西周晚期,“理”才成为专职的刑狱官职,到春秋战国时期才比较明确下来。

所以,那种说皋陶是理官的观点,应该是当时的人以当时的观念叙述古史的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商朝的时候都还没有“理官”说法的出现,怎么可能出现理徵这么一个以官为姓的人名呢?

第三个争议:李姓的来源究竟是不是因为吃“木子”而得姓?

“木子”救命成李姓的说法,最早是由唐朝史学家李延寿在《北史?序传》中提出的。

后来经过其他史书如《新唐书》等的补充,“食李得姓”基本上成了盖棺定论的说法。

这种说法,遭到古今不少学者的质疑。

明朝新都人、状元杨慎(杨升庵)批评这种说法是“附会杜撰以媚时之说”。

文字学家考证,春秋以前,或者说周朝以前,是没有“李”这个字的。

有人还从植物学的角度进行考证后说,李子树不是中国大陆本身就有的物种,是从台湾引进来的。

但在《诗经》中,却有很多关于“李”的词句,如“北山有李”、“华如桃李”、“报之以李”等,这里的“李”又是什么呢?

估计是其他植物,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李子树。

理利贞母子吃“木子”而活命,“木子”并不一定就是李子树的果子,可能是其他品种的果子。

宋朝史学家郑樵,对李姓的来源保持着非常谨慎的态度。

他在《通志?氏族略》中,对理利贞吃“木子”改姓的说法,没有明确提出,而是含混地说“理徵改为李氏”。

郑樵的理由是:“李氏……以理官为氏,以食木子为李氏,此何理也?以食木子为氏而取李同音者,无是理也。”

但郑樵认为,以官名为李姓的说法,是比较合理的。

但这就是李姓最早的来历吗?

郑樵有些吃不准,不敢下定论,只得又说:“今不得其始,故从理说。”

意思是说,他无法考证李姓最早的来源,只有先按以官名为姓的说法为准。

有观点指出,正史中没有理徵和理利贞的任何记载,包括后来的李氏家谱中对理利贞的记载都很少。

之所以出现吃“木子”而得姓的说法,估计是后来的唐朝李氏皇室为拔高李姓而虚构出来的故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本文来自小天才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36514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