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采用什么结构方式)

《第一人称单数》中文版是村上春树在继《没有女人的男人们》6年之后的短篇小说集。这8篇第一人称叙事小说都是村上以第一人称写成的,作者时隔多年后回归了《挪威的森林》《且听风吟》《寻羊冒险记》的叙事视角,重现村上式奇幻青春物语。“这一次,我想站在创作的原点,迎接全新的挑战”,村上说道。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审团”,我们将不间断地为大家送上最新鲜的阅读体验。书评君期待,在这个新栏目下,向所有人提供关于阅读的优质评价,也同新的优秀“书评人”共同成长。

The Jury of Books

评审团

本期书目

《第一人称单数》

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采用什么结构方式)

作者:(日)村上春树

译者:烨伊

版本:磨铁·文治图书|花城出版社 2021年11月

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采用什么结构方式)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1949年生于日本京都。凭处女作《且听风吟》获得群像新人文学奖,由此出道。后续著作不断,涵盖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纪实文学、随笔等多个类型。其中有闻名世界的《挪威的森林》、深度纪实的《地下》、被誉为“新千年日本文学的里程碑”的《1Q84》、谈及战争反思的《刺杀骑士团长》《弃猫》等。

曾获得谷崎润一郎奖、每日出版文化奖、卡夫卡奖、耶路撒冷文学奖等世界范围内的诸多奖项。其短篇小说构思精巧,余韵悠长,给读者留下丰富的解读空间。

译者简介:

烨伊,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日语系。曾留学日本,并在当地孔子学院教授中文课程。凭着一点点执念走了一段不太短的路,没承想执念竟慢慢成了信念。译著有《弃猫 当我谈起父亲时》《人间失格》《潮骚》《起风了》等。

评审员 001

于函玉

写给回首者的谣曲

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在想,“第一人称单数”,就是“我”这一词的另一种说法吧。可拿到书之后,发现腰封和封底上的宣传语都营造了一种“这不是我,而是世界上的无数个你”的氛围,这曾让我隐约期待,这本书会映射出不同视角下对于生活的观照,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代入任何一篇故事中的“我”。

而读完这本书,我认为,这仍是一部有关找寻自己、找寻过去的作品集。“第一人称单数”这一书名,在原初的意义上切合了本书的主题。阅读过程中,读者并非代入其中的角色,而是被引领着,自观察故事里的世界而追溯自身的历史。这一点不晓得是否是作者的初衷,但“代入感不强”的确有其客观原因: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跟音乐(爵士乐、古典乐、流行乐)与棒球相关的内容,这使读者(尤其是并不熟悉这两个领域的读者)必须时时调动自己的想象力,以及从其他文学甚或影视作品中获得的经验,来理解故事中的这些元素(有时,这些元素甚至是故事的重心或灵魂)。所幸贴心的是,本书以别册的形式收录了原本在很多书中会被作为脚注或尾注的说明性文字,没有对原本就需要时常停下来想象或思考的阅读过程造成更深的割裂感。

其实也没关系,代入感不强的书有它自己的读法。虽然大多时候我们阅读短篇小说的初衷是寻找共鸣,但共鸣有时并非来自代入感,而是在阅读过程中忆起了自己的经历。我们不一定了解音乐,熟知棒球,邂逅匪夷所思的奇景,但我们一定有过在漫长岁月中不再相见的人,拼命想要想通什么问题的时刻,教会自己成长但无果的初恋,未曾成型/半途而废/完成后就被我们遗忘的习作。尽管我们和故事中的主角生长在不同时代,喜好也未必相同,学习和工作的大背景更是大相径庭,但人的悲欢,以及引起那悲欢的原因,总是相似的。《第一人称单数》未必能让你获得“这就是我”的感觉,但会带你忆起“我也曾经这样过”。

值得一提的是,对照作者以往的作品,本书的写作风格的确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本书的故事中消却了那种“找不到答案也没关系”的从容,而是迫切地想给出一种答案。《奶油》中启迪“我”竭力思考“人生的奶油”的老人,进入“我”的梦境为“我”一人吹奏《科尔科瓦多山》的查理·帕克,无不在某种意义上回顾和总结着人生。可以看出,作者在拼命撷取过往的经历中渐渐淡褪了色彩的片断,将未完的诗篇了结,将逝去的人记录。结合作者的写作时间,这并不奇怪,读者也毫无必要为与期望有些许不符而感到失望。去理解吧,因为这种撷取也是我们必将经历的过程。或许《第一人称单数》并非写给纵声大笑或高歌猛进的青年,它不能让他们驻足;它是写给回首者的谣曲,供他们靠在窗边的墙上,在冬日的暮色中低唱。

去拾起我们曾失落的诗句吧,在我们化为尘埃之前。将我们曾珍重的人在脑海里印刻吧,纵使那诗句也终将化为尘埃。

阅读评分:7.5分(满分10分)

评审员 002

少华

像在游戏中扮演孤独的自己

并非只有一个村上春树,而是几个。

写《且听风吟》时的村上,让我感觉有距离,因为有些玄妙的东西,我读不懂。写《挪威的森林》时的村上,是我最熟悉的,这时的村上有几个关键词是:私人、孤独、爱情、写实。《海边的卡夫卡》出版后,多了奇幻的色彩,但大体还是写《挪威的森林》的村上。到了《1Q84》(甚至更早,我没有读过《地下》),能感觉到他想要探讨宏大的问题了。再到这次的《第一人称单数》,似乎是回到了《挪威的森林》时的村上,但是生活经验更加丰富,对人生的解剖也更加到位了,从这本小说集最后一篇《第一人称单数》中可以看出来。

村上的这本小说集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让读者非常有代入感。我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主人公没有明确的外貌描写,性格也不鲜明,似乎也没有什么动机,大致是个平平庸庸的人,不过正是这样没有特点的角色,让读者容易将自我代入进去,就像玩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2、主人公总会发生艳遇,妙龄少女、成熟女郎、漂亮的或者丑陋的一应俱全,男性读者自然容易代入;3、作者的叙述非常像对着镜子自言自语。以《第一人称单数》为例,在这篇小说的开头,主人公说自己有一种独自穿西装去逛街的爱好,并且觉得那时心情和男扮女装的人类似,这是多么私人的话,只有对自己才会这样说。

《第一人称单数》这篇小说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情。因为我作为一个男生,有时会在自己家里试穿女生的衣服,但是我不能穿出门去,这种感觉就像我有100%,世人认识的我只占70%,我每天以这70%示人,但是另外的30%总会冒出来,通过其他方式。小说里,主人公回顾自己的人生,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对着镜子问,这是我吗?直到在咖啡厅遇到一个指责我的陌生女人,我的自我意识产生了更大的动摇,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我活成现在这个样子或许是错误的。不得不说,我对写作这篇的村上,佩服得五体投地,将这么幽微的情绪表达得如此精准,非常绝。

这本小说集题材非常统一,绝大多数是“我”和年轻时交往过的女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大多以“我年轻时……”这样的句子开始叙述,让我觉得村上似乎对小说结构的探索厌倦了,索性回到最朴素的讲故事的方式。这本小说集篇幅都不长,从中看不出作者有怎样

的写作野心,但是让人觉得下笔真诚,文字自然,就像一个将军完成了一生的征战,坐下来决定卸掉一身的负担,轻松地写点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

阅读评分:7.5分(满分10分)

评审员 003

鹏·Pinoko

无法再现曾经的晶莹澄澈

一个人一生只有那一次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太习惯,我想了一下,主要原因是两个方面:一是村上的写作内容,似乎又回到了《挪威的森林》;二是译者的语言风格,看惯了林少华和施小炜,烨伊的译文是第一次读,不适应。

村上这本短篇小说集故事性不强,甚至不完整,比如《在石枕上》《奶油》《狂欢节》,是一次比较随性的写作。读这些故事的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咖啡厅,看见了一个很特别的老人,于是坐在他身边跟他闲聊起来。

“哦,我从前经历过一个事……”

故事就这么开始了。故事似乎随便讲到一个点就可以停下来。讲故事没有什么目的,不求达到什么效果,不想吸引对方听下去,就是讲个故事。我得承认,村上的很多小说我是没有读懂的,这次的短篇也是。相比短篇小说,我更喜欢的是他的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奇鸟行状录》《1Q84》。《第一人称单数》中我比较喜欢的是《品川猴的告白》这一篇,极致的孤独与极致的爱恋,喜欢一个人于是悄悄偷走她的名字。

我感到村上这本小说集有些退步,甚至是炒冷饭。写作内容上,他似乎回到了《挪威的森林》那个时期关注的问题,但是时移世易,年届72岁的村上心态已不可能回复当年。《挪威的森林》在性灵上的那种晶莹澄澈是不可能重复的,一个人一生只能有那一次。我想自己对村上的这个短篇集是失望的,把它当成报纸杂志上的小品文来读比较合适。

阅读评分:6分(满分10分)

综合意见

综合评审员的意见,《第一人称单数》得到了7分(满分10分)的评价。村上春树时隔多年后回归了《挪威的森林》的叙事视角,以第一人称来讲述不同的故事。这种尝试是否成功?第一人称视角是否会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共情?几位评审员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另一位评审员也提到,村上的文风独特,不同的译本也会影响阅读感受。

你们如何看待这本书呢?觉得评审团的意见如何?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鼓励与批评!

作者 | 各位评审员

编辑 | 李永博

校对 | 柳宝庆

本文来自念之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7853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