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要求,招商引资需要什么条件

来源:经济信息日报

据记者《经济参考报》年调查,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北方部分地区继续沿用“全员招商”、发放文件、传播指标、排名的老办法,一些产业发展不像样的乡镇也压了3000万元的招商指标。一方面,企业因各种原因不愿投资,基层干部在强行摊派下叫苦不迭。

财力紧绷 地方招商全员上阵

春节后上班,刘树基在电话里和山东商家聊了几句后终于回到了话题:“你什么时候能来看我?”电话那头很抱歉:“现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紧张,检查项目进展缓慢……”

刘树基是内蒙古一个乡镇的党委书记。根据他所在市县下达的2021年投资指标,他接到了3000万元的任务,必须在年内完成。

春节前,他带着一群人去山东参观企业。“我们希望引进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在镇上投资食用菌产业。”刘树基说,经过协商,一些山东客商对该项目表示了兴趣,并承诺春节后考察。如果投资愿景得以实现,当地食用菌加工产业链将得到很好的延伸。“人们看不到它的结尾。毕竟他们给不了太多优惠条件。”

《经济参考报》记者春节前后走访发现,一些地方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1000万元的招商任务分摊到镇街,不少基层干部感到无所适从。

“其他人至少有一个行业可以出去喝酒。我这里只有一片荒地。谁愿意投资?”北方某地区的一个乡长怨声载道。他所在的乡镇几乎没有工业,但他却承担了3000万元的招商任务。他说,他能理解上级对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狠抓招商工作,乡镇长上级部门先后出台了实施方案、八项措施、考核办法等文件,将市下招商指标分摊到各县区和政府职能部门。有的县区需要引进40个项目,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至少1000万元,甚至妇联、教育局、工会等机关都有涉及。

东北第一县委宣传部王部长苦笑着说,像她这样的“门外汉”也有招商引资300万元的任务。本来县里财政困难,但却拨出了每人2万元的招商资金用于“走出去跑项目”。

招商考试的压力随之而来。从市到县,干部招商情况会“一季一排”,市县两级媒体都会宣传。领导会把这个作为年终考核时用人“调剂一批”的重要指标。“虽然不涉及直接奖惩,但意味着你能否承担责任。大家还是很害怕这个排名。”王部长说。

大规模全员招商背后,是部分地区经济增长缓慢,地方政府财力紧张。

“不搞活经济,发展确实是个问题,但肯定有压力,招商任务更重,没有办法。”一位副县长坦言。

营商环境堪忧 请客进门却又关门宰客

一方面部分地区“全员招商”,另一方面营商环境堪忧。牛年上班第一天,内蒙古召开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1000多名领导干部观看了营商环境的悲情片,暴露了自身的丑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文商会已经从一个富有的富人变成了负债的‘消极人’。”“平均690天破产,最长的城市比基准城市多两年半。”“批不批,审不审,关键人的

会上播出的暗访短片《营商环境“伤不起”》,集中展现了当地几个结盟城市招商引资的负面典型案例。营商环境中的突出问题和不足,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反映最强烈、对区域形象影响最突出、对改革发展制约最严重的问题。内蒙古主要领导尖锐指出,相关部门宗旨意识淡薄,法制意识淡薄,服务意识淡薄,诚信缺失,营商环境反映出政治生态问题。

在呼和浩特开发房地产的“苏联商人”赵对此有很深的了解,当地干部请他从苏州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投资。“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精准、专业、科学的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应考虑当地基础设施条件、产业承接能力和生态承载能力。”他认为,这种大水漫灌的投资模式只是把发展压力转移到个人身上,即使招到项目,也未必能发展起来。

有些地区还把招商引资看作“肥肉上门”,动起了“空手套白狼”的歪脑筋。

一位浙江商人抱怨说,当初自己是被当地优惠的招商政策吸引而来,没想到企业投产一年便被划入自然保护区,被相关部门要求拆除,一度关门停产。“招商引资前投饵喂料,审批建厂时百般刁难,建成投产后就把企业当摇钱树、唐僧肉。”类似“请客进门、关门宰客”等不当招商,已经给当地营商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一面是落后的营商环境,另一面又在全员招商,经济怎么能搞活?地方政府越是这样干,越是抑制本地市场主体的创新精神和主动精神。”2020年《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报告的牵头人之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志学教授说。

对于合理招商,业内专家认为,一方面要以科学的地方产业规划为前提,将招商范围和招商对象限定在合理范围,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另一方面要做好长期招商方案,合理配置利用招商资源,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此外,要坚持以存量带动增量,通过服务好已有外来企业和企业家,形成良好口碑从而产生好的连锁效应。

培育内生动力 破解“发展乏力症”

业内专家指出,类似全员招商等“硬核”举措,旨在为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倘若地方营商环境、内生发展动力等问题得不到解决,招商不当将带来诸多隐患。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认为,不当的“全员招商”会增加干部队伍的工作压力和负担,不利于政府机关正常开展工作和发挥其他职能;同时,容易让地方发展陷入路径依赖,只重视招商而忽略其他发展因素,不利于培育新发展模式。“经济健康发展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全员招商’又回到行政主导。”张志学说。

从长远来看,此举还可能招来诸多“副产品”:追求表面数字的虚假招商,“开门迎客、关门宰客”的恶性招商,以及出台过度优惠政策的盲目招商,甚至滋生权力寻租的腐败招商,不仅没能拉动经济发展,反而扣动了“风险扳机”。

风险可以预料,为何“全员招商”现象仍屡屡发生?蔡之兵指出,关键原因在于不正确的政绩观、不科学的发展观和不积极的学习观,一些地区在发展过程中,过于追求单一的可量化经济指标,对地区发展的实际影响因素和一般发展规律认识不深。尽管基层也在学习供给侧、需求侧、区块链等经济概念,也在宣传新发展理念、强调高质量发展,但问题还在那儿摆着,并没有学透精神,关键时刻没有招数。

部分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到底如何应对“发展乏力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学教授认为,经济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单纯以GDP作为评价标准,应该研究区域分工,寻找地区自身的比较优势。如果策略得当,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也许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力所在。

“治疗‘发展乏力症’的关键在于,培育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内生发展能力。”蔡之兵建议,深入研究地方特色和优势,选择地区有能力、有条件、有基础发展的产业,培植出发挥地方优势的企业,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

同时,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至关重要。在蔡之兵看来,一些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短期难以建成完备的产业体系,但营商环境建设完全能以最高标准对标经济发达地区,这是提升地区吸引力、解决发展难题的根本。张志学认为:“打造好营商环境,放水养鱼,无论是本地企业,还是外地企业,都能很好地生存发展,经济慢慢不就起来了吗?”

【纠错】【责任编辑:刘绪尧 】

本文来自胡巴网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461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