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岳传文言文翻译?杨维岳传

中赋:文豪戴名世列传
杨维岳传文言文翻译?杨维岳传

中华辞赋网

◆◆文豪戴名世列传

(又曰:桐城派四祖传记之一○戴名世列传)

○中赋会主席 赋帝 撰文

夫戴公名世者,字田友,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皖桐城孔城人氏也。因家居桐城东北之南山冈砚庄(现属孔城镇清水村,距市区12公里),后人遂称“戴南山”,亦因《南山集》案引发“文字狱”致其诸作遭禁毁而阴称“宋潜虚”。晚年自号“栲栳”,“栲栳”者,桐邑龙眠山之崇巅也。系清代著名古典散文家、史学家,桐城派奠基人、开山鼻祖,世谓“桐城派四祖”之一祖。《清史稿》有其传。克星为苏人左都御史——赵申乔。赵乃康熙帝之佞臣,实献媚邀功请赏之恶徒、极尽妒忌陷害贤良之能事一小人耳。

戴公褐夫,诞于公元1653年(顺治十年三月十八日),卒于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初十日),虚岁六十有一。与康熙同月同日生而长帝一岁。其远祖出乎西周宋戴公,近祖桐城胜二公于明洪武年间徙自徽州婺源。兹引名世撰《戴氏宗谱序》云:“吾戴氏系出微子,为神明之胄,支裔最为蕃昌,蔓延于天下而莫盛于新安。吾桐之戴迁自新安,已三百馀年于今。家世躬耕读书,仕宦皆不显,而十馀世谱系皆存”。宋戴公者,乃微子之后裔也。微子者,为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新安者,婺源也。据戴其复康熙四十六年所撰《续修家谱说》云:“桐之始祖胜二公,则迁自徽之婺源,其为隆埠一源也,无疑矣”。名世之嗣子梦沧有《仓前墓记》,记戴氏迁居桐城之地点,云:“戴氏始迁居东郭之仓前,遂相沿曰仓前戴。仓前者,合族发祥之始基也。自二世祖仕谦开葬于兹,三世祖祯公及四世祖子璋,并子琼、子瓒、子珉、子□,五世祖文杰、文清诸公俱葬于兹,因为住城,而六世、七世补葬者,不可胜举”。其六世祖曰南居,南居有二子:面峰、友峰。七世祖曰面峰,面峰有二子:时翔、时章。八世祖曰时章,时章为名世高祖。时章有四子:震、露、霄、霖。九世祖曰戴震,为名世曾祖父。震有二子:宁、宗文,宗文早卒。十世祖曰戴宁,为名世祖父。宁有四子:硕、磻、砢、岷。十一世祖曰戴硕,叔父曰戴磻。硕生子二,长名世,次平世,女三。硕妻,名世母方氏也,“为方苞从姑母。温恭贤淑,年十八归戴氏敬事舅姑,敬礼夫子,和睦家人,内外无闲言,姻娅族邻,群奉为女宗”。田友与望溪(方苞,字望溪)系姻亲关系而长后者15岁,故戴公为表兄,方公为表弟。至名世辈业已第十二世矣。名世无子,叔父磻有六子(辅世、传世、安世、经世、济世、卜世);辅世(堂弟)为长且与名世最善,辅世有三子,以次子梦沧为名世嗣子。从《桐陂赵氏宗谱》知,名世有一女为好友赵良冶第四子赵□裘之妻,生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死于五十九年(1720),享年三十有六。名世先后有两妻一妾,俱无子,仅一女,以堂弟辅世之子梦沧为嗣。石钟扬《戴名世家世考》亦载:“从梦沧于《南山集》案中幸免于难推测,其为名世之嗣,盖为其死后所追认”。

昔者,戴公忧庵之母方氏,经南山冈返桐邑娘家探亲,遇玄鸟坠卵拾而吞之,遂有孕,怀胎七月,夜产名世。是时,其父硕往视,见红光盈天,紫云霞映,龙鸾驾射,瑞象环炫,笼罩府第,有慧星明而亮、耀而璨,自东而南,自南而近,焕然骤至,落于自家房表。三日后,有得道高士黄道人叹曰:“此文曲星下凡也,斯子异能焉!鸦巢生凤,池塘出龙;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王侯。然因脑后有反骨得‘狂悖、另类、异端’之名而忤逆于世,乃至不得善终,身首异处”。云云。时人闻而愕然,奇之,莫之许也。

盖戴公药身真神人也,自幼聪颖,少有奇才: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慧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一岁,能言合家诸人之姓名。三岁,能识两千零五百字。五岁,熟记圆周率五十位。六岁能文,七岁做诗,八岁填词,九岁撰辞写赋。十一岁,精通四书五经并倒背如流。十五岁观玩探研二十二史。记忆惊人,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十八岁前熟阅经史子集达5遍之多。“一日不读书,辄忽忽如有亡失;但得一书,往复观玩,可以忘寝食”(戴名世《与朱生书》)。二十岁授徒养亲,二十七岁所作时文为天下传颂,二十八岁以秀才入县学。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三十四岁),戴氏方游京师,得进太学国子监并结交在京诸名士,如刘齐、徐念祖、汪份、刘岩、朱书、方苞、王源、万斯同、刘献廷等。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三十五岁),以贡生补正兰旗教习,考授知县(待遇),因愤于“悠悠斯世,无可与语”,不就。遂后游历天下近二十载。漫游于燕、赵、齐、鲁之间,眼观六路;涉足乎河、洛、吴、越之虚,耳听八方。“三十功名尘如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自古文人奉孔子“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为立身之铭,于是乎,顿悟“莫待闲白了少年头”之遗恨后,于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五十三岁),赴顺天乡试,中第五十七名举人。次年参与会试未中,复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五十七岁)再试,中会试第一(会元,进士第一名),殿试以一甲第二名及第(榜眼),名嗓士林,授翰林院编修,供职于京,参与明史编纂。噫!自微子至此,戴姓族人中光耀门楣、名望鼎盛最为显赫者,莫大于名世也!

且夫戴公品性高傲不羁,不随世俗,不耽世荣,克承家学,颇负盛名。素喜放言高论,指斥朝政,臧否人物,朝中诸公皆畏其口,心存疑忌。金天翮评戴氏曰:“负才自喜,睥睨一世,世亦多忌之”。徐宗亮亦称戴:“既穷而游,多愤世嫉俗之论,以是积学之士皆慕其才,与之交,而驰声利挟权势者,则畏其口而忌其能”。每每“酒酣论时事、吁嗟咄嘻,旁若无人,人颇怪之!”(戴《北行日记序》)。见王公贵族,一揖之外别无他语。因而“诸公贵人或且无故而欲摧之”。自游学四方后,其文名益盛,以诸生身份与达官贵人分庭抗礼。不齿于官场雷区之龌龊虚伪,痛心而疾首之;愤慨于士人以文域诗坛为争名夺利之工具,深斥而怒揭之。故得“狂士”之称,亦享“好骂人”之誉。戴曾云:“世多以仆为骂人,仆岂真好骂人哉?而世遂争骂仆以为快”。因以,其在桐城,在京师,“余居乡以文章得罪朋友,有妒余者号于市曰:‘逐戴生者视余。’群儿从之纷如也,久之衡文者,贡余于京师。乡人之在京师者,多相戒勿道戴生名”(戴《送萧端木序》)。其《与刘大山书》语:“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世人,恐以言语获罪”。其在《与弟书》中慨然:“余生抱难成之志,负不羁之才,处穷极之遭,当败坏之世,而无数顷之田,一亩之宫,以托其身”。“余生平用意多悲,与世俗往往不合,人之所趋者就之,人之所必争者去之,萧疏寂寞”。为人如此,为文亦然。在《上刘木斋先生书》中言:“名世生于山林岩石之间,独立无与,徒以年少志大,不肯稍有苟且雷同,所为文字尤不悦世俗”。

戴公自幼力学古文,自谓“佣书授经、窘若拘囚”,“以笔代耕,以砚代田”,“吾左手持觞,右手援笔,饮一觞得一句焉,吾醉而诗已就,而旷旷然,而熙熙然”。后因“家世零落”,“恒产尽失”,“名世家贫,无担石之储,佣书客游,乞食自活,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非卖文更无生计”,同里潘江(名世之老师,笔者之先祖)誉其“文有迁、愈之风”。擅古文,嗜诸史,常以“史才”自负,留心明代史事,纲罗放失,访明季遗老,考求史实,广搜史料逸事,参互校订,不遗余力,以图私撰《明史》而求不朽,以寄其遗民之思,以扬其汉族文化之辉光。类同乎司马迁之于《史记》、欧阳修之于《五代史》,大有凭一已之力,成一代之史之雄心。一时之间,文名播于天下。宣称明末弘光年号不可废,亦采同邑方孝标(翰林、侍读学士,桐城人)《滇黔纪闻》所载永历事。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四十九岁),名世弟子尤云鹗抄录其古文百余篇刊刻行世,命名为《南山集偶抄》,戴名世、汪灏、方苞、方正玉、朱书、王源、尤云鹗均于书前作序书后题跋,即震惊朝野之《南山集》。其《南山集·致余生书》云:“……昔者宋之亡也,区区海岛一隅,仅如弹丸黑子,不□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今以弘光之帝南京,隆武之帝闽越,永历之帝两粤、帝滇黔,地方数千里,首尾十七八年,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昭烈之在蜀,帝□之在崖州,而其事渐以灭没?……”,褒扬肯定同情南明小朝廷并用“弘光”“隆武”“永历”三王之年号,换言之,批评清廷处理南明历史地位之失当,讵料犯清庭之大忌。虽然如此,《南山集》中尚有不少章节、言辞颇具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汇集大篇幅载述明末清初史实。史传文学如《朱铭德传》、《杨刘二王合传》、《杨维岳传》、《左忠毅公传》等,或歌颂抗清义士,或表彰入清隐居不仕、品节高尚之志士仁人。其中《左忠毅公传》记故明大臣左光斗事,较《明史》更为详尽具体。而如《弘光乙酉扬州城守纪略》一篇更为赞颂史可法守卫扬州、宁死不屈之英雄气概,并揭露清兵于扬州城破后屠城七日之滔天罪行,全然不知辟讳,竟直书其事,表露戴氏作为“信史”之胆略。此书一经问世,即风行江南各省,其发行量之大,流传之广,影响之赫,斯诚当时同类私家著作之罕见。正缘乎斯书,戴公之大名流布芳泽文坛两百多载,却也令其惨遭横祸而蒙冤遗憾千古,岂不悲哉叹哉也夫?

康熙五十年十月(公元1711年,五十八岁),奸佞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基于《南山集·致余生书》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迹,将南明与蜀汉、南宋相比,认为未可以伪朝视之,并于《南山集·与弟子倪生书》中提及清开端应为康熙元年,顺治朝不得为正统,据此,以“所作书内,将本朝年号销除,将永历年号写入等大逆不道之语”奏上,疏参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妄窃文名,恃才放荡,前为诸生时,私刻文集,肆口游谈,倒置是非,语多狂悖。今身膺恩遇,叨列巍科,犹不追悔前非,焚削书板,似此狂诞之徒,岂容滥厕精华?臣与名世,素无嫌怨,但法纪所关,何敢徇隐不言?为此特疏纠参,仰祈敕部严加议处,以为狂妄不谨之戒,而人心咸知悚惕矣,伏侯皇上睿鉴施行!”(《清圣祖实录》卷248,赵申乔奏疏)。康熙帝览奏,勃然大怒,大有“朕临御多年,每以汉人为难治”之感,现天下承平,正可借此整饬“异端”,以收监谤防口之效,遂下旨严查。由是,《南山集》案发,逮系戴氏等下狱。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3月6日,六十岁,虚岁六十一)二月初十日被枭首于市,身被寸磔。敲山震虎、杀一戒百;剜猴示鸡,以儆效尤。清廷重臣大学士李光地亲自出面,“欲疏救于万死一生之地”,也“卒不可得”。戴氏族中,与名世五服相连,统皆斩首。此案株连数百人,死去者剖棺锉尸,存活者则延颈就戮,震动儒林,波及万方,为清初三大著名“文字狱”之最!牵涉者曰:方孝标(是时已死多年,剖棺戳尸),方苞、方正玉、汪灏、赵士麟、王英谟、汪汾等,亦牵连出版社、印刷厂、发行人、投资商,及藏有此书者、知情不报者,处置不力之地方官员者。最为恐怖可怕者,连及戴、方两族大批宗亲姻眷。按当时康熙批准屠杀范围云: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不分异性,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查出送部,律斩立决。之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其十五以下子孙,伯叔父兄弟之子,查出照例给付功臣之家为奴(据雍正元年刑部题参)。总计死于非命者,应有三百人之多,流放黑龙江宁古塔,拨与乌喇、白都诺等处安插,活着受罪者,当有四百人之众。名世一家百余口闻其获罪,自知难逃一死,全部沉塘自尽。如今此塘以“鬼塘”而名于四海,时闻冤魂痛哭泣号之声。据不完全统计,此案遭波及者将近千人之数。康熙摒除武力镇压汉人外,亦从思想舆论方面付诸严厉钳制,动辄屡兴大狱,深文周纳,罗织罪名,打击裁抑不驯服之文人骚客,《南山集》遂罹其难。亦为乾隆大兴文字狱树一恶例。自此,天下文人噤若寒蝉,避谈国事,以免招杀身之祸。时隔数个世纪,重述斯段酷烈血泪往事,犹感余悸未消而惴惴焉。

嗟乎!斩首之日,初,苍天哭泣,山河凝滞,江海不涛,日月失辉,乾坤倒置。继尔,雨天连连,乌云惨惨,天昏地暗,寂风呼啸,哀鸿遍野,如鬼如魅。一概治罪,骇人听闻,大肆屠杀,惊天地,泣鬼神,致使桐城地区,腥风血雨,万劫不复,经年阴晦,千载奇冤。甚哉!求功名汲汲何其苦,弃利禄忽忽何其速!清代不仁至极也,其文祸之厉,殄灭剥丧之威,亦何其歹毒惨绝人寰乃耳。“刻日行刑,亲戚奴仆皆避匿,唯文友杨千木雇车与名世同赴刑场。刑后捧其首而棺敛焉”(方苞《杨千木墓志》)。戴钧衡所辑《潜虚先生年谱》于“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下云:“先生六十一岁,是年二月初十日卒。(堂)弟辅世自京师扶榇归葬于所居南山砚庄之南”。即今之砚庄东南500米处山坡上“榜眼坟”,面积100平米耳。墓圹不存,封土稍平,坟冢仅高出地面0.7米。有碑,文曰:“戴南山墓”。

桐城戴兴撰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之《潜虚先生墓表》云:“呜呼,此故太史潜虚先生之墓也。先生之死,距今百三十年,村夫野老,尚能举其姓字一二。有知之士游斯地者,慕先生之学问文章,感其遭逄[逢],辄太息无言而去。而先生之孙子,闻仅有存者,饿寒奔走,已不卜踪迹。所徂空冈之地,孤冢之前,岁时无复有过而问者。呜呼,痛哉”!

“余向不识先生墓所,去年秋,偕文钟甫、王殿襄访得之。窃见冢陷碑欹,恻然心痛。今年春,约先生族孙某往修,给土人钱,命畚土筑之。钟甫、殿襄亦闻而至,至则大雨淋漓,衣具尽湿。强土人冒雨竣其事,余与三子冲泥蹉跌而归,不以为困也。既归,考其行略,篹为墓表,拟他日为立石焉”。

“先生姓□氏,讳□□,字□□,一字褐夫,桐城人也。世人今隐其姓名,称之曰潜虚先生。先生生一岁能言,六岁从熟师受学,凡五年,《四书》、《五经》读已毕。少长嗜周、秦、汉、唐以来诸家之史,俯仰凭吊,论其成败得失。时作为古文,以自抒其意”。

“年二十授徒他方,始习为科举之业。是时,时文风气不振,先生忧之,乃融会经史诸子百家之言,自辟一径而行。里中潘木崖先生奇之,曰:此文章风气所关也”。

“年二十八,补县学生。康熙二十四年行选贡法,先生以廪生考得贡。前后督学使者为诸城刘公、吉水李公,二公俱以国士相待。岁丁卯,补正蓝旗教习,考授知县。厥后往来燕、赵、齐、鲁、河、洛、吴、越之间。所至,名公卿争相引重,而长洲韩,同里方舟、方苞、刘捷,长洲汪份,无锡刘齐,江浦刘岩,宿松朱书,吴越吴士玉,北平王源,此数人者,尤心折先生。先生与诸人计论经史,倡明文章之学,每有作,咸嗟叹以谓不可及”。

“岁乙酉,中式顺天举人。乙[己]丑会试,中式一名进士。时安溪李文贞为总裁,揭晓,文贞喜曰:“此天下一人也,今出吾门下矣。”殿试一甲二名,授翰林院编修。越辛卯,文字祸起,以癸巳二月十日卒,享年六十有一”。

“高祖时章,官浙江通判,署县令,有声。曾祖震、祖宁、父硕,皆邑诸生。宁以军功官江西新涂[淦]、乐安二县知县。妻元配李孺人、继配周孺人俱无子,以从弟辅世子梦沧为子。卒后,辅世自京师以柩归葬于先生居宅之南,题曰□南山先生之墓。先生居南山,南山其自号云”。

“兴于[与]先生为同宗,居又同里,间从藏书家窥其著述,窃叹先生之才,凌迈秀发,不可一世。天之生此,宜非无意也。而乃少壮流离,百端困踬,垂老获遇,祻踵及之,天之所以待先生者何如也。先生在当时,足迹半天下,四方着才显名之士无不乐与之交;先生殁,同游诸君子以其获罪,当无遂无复敢道先生为人行事,浸寻日久,渐就湮没。故先生名在四方,而其著述、行为、家世、里居鲜能言其详者。再经数十载,将遂泯灭无闻,而斯墓且废毁于荒榛断棘中也。兴不敏,特用识之,以告来者。□□三月”。

至于戴氏古文之理论、史学之成就,亦震古烁今,冠盖群伦,“自成一家之言”。其潜心史学研究,精心散文创作。其文集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光华夺目。才思擢发、出语惊人、隽逸磊落,乃闻名于世一文豪者也。为文主张“立诚有物,率其自然”,倡扬“道、法、辞合一,精、气、神并重”,其作品寓雄奇犀利于简洁朴实之中,匡正明末清初之颓废文风,为桐城派之重要奠基者,诚属“一祖”,梁启超谓:“桐城古文应推戴南山为开山之祖”。又云:“大抵南山考证史迹之恳挚,或不如力田、季野。而史识史才,实一时无俩”。徐宗亮语:“少负奇气,不可一世,文章学行,争与古人相后先,尤以史才自负”,其为文,周亮贞曰:“下笔超逸,雅有隽才”,于桐城派中自成风格。柳亚子叹谓:“戴氏与方苞齐名,为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开山鼻祖”。晚年置宅於县之南山,又著忧庵记以述怀,世人遂尊称之为南山先生或忧庵先生。其大量著作书板多在清代遭禁毁,后世人隐戴公之名,称“宋潜虚先生”,盖以宋国昔为戴族之所出。道光间,族裔戴钧衡(系桐城派重要作家之一)广为搜访,排纂编次,易名《潜虚先生文集》刊行传后,使之免于湮没于世而不绝矣。

观乎戴氏之文章,皆以史论、史传、游记、序跋为主。尤其感兴趣于史学,常倾慕于司马迁、欧阳修独撰《史记》、《五代史》。“二十年来,搜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万卷书,怪怪奇奇、滔滔汨汨,欲触喉而出……欲将之名山中,洗涤心神,餐吸沆瀣,息虑屏气,久之乃敢发凡起例,次第命笔”(戴《与刘大山书》)。以期年老退隐名山,悉心专事著述《明史》,秉笔直书,以成“信史”,岂知夙愿未了而大难猝然临头。然《南山集》一书亦可名垂后世,足彰其志。其所写史论、史传等,堪称行游天下、考稽放失旧闻之一小结云耳。

其史论言辞犀利,议论透辟,如《老子论》、《范增论》、《抚盗论》、《史论》云云。后世学者咸嘉誉其“才气汪洋浩瀚,纵横飘逸,雄浑悲壮,举动得《左》、《史》、《庄》、《骚》神髓”(萧穆《戴忧庵先生事略》)。其中《老子论》以为老子所言,多“涉历世故之道”,愤恨道教徒妄托老子为教主;《范增论》以为“定天下者必明于天下之大势,而后可以决天下之治乱”;《抚道论》以为“群盗”是“假手于文武大吏”,如斯官吏正为“国家之大盗”;《史论》认为《史记》、《五代史》为良史。综之,诚卓尔不群而真知灼见也。

至若名世之散文,最佳者首推史传文学与游记。《南山集》今本卷六、七、八中数十篇传记,卷十一中五篇《日记》,卷十二《子遗录》,卷十三中四篇《纪略》等,既凸彰明亡之后坚持民族气节、隐居不仕之文人,又讴颂抛却一己之私、奔走于抗清事业之忠贞烈士,抨击“受人主知遇得富贵而反颜事仇者”之徒,讥刺欲求富贵而摇身一变、腆颜事清之无耻故明官僚。戴公以史迁为师,史传作品成就为最高,或谓“先生为文得司马子长之神,归熙甫后一人”(邓实《戴褐夫集跋》)。《画网巾先生传》为其名篇,堪称史传文学之佳作。此文应用白描之手法,形象生动、笔调新颖、刻画细腻、人物个性鲜明,通篇寓庄于谐,情趣盎然,一位“其姓名爵里皆不得而知”之反清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俨然不二承继司马迁史传文学之优秀传统。其史传普遍笔法生动洗练而又述事周详,故梁启超赞其为“史才特绝”。《南山集》中一些游记散文如《游天台山记》、《龙鼻泉记》、《雁荡记》、《游大龙湫记》等,“空灵超妙”(方宗城《桐城文录序》),写山川景色颇细,文笔清丽生动无比。

至夫戴氏所撰之讽刺小品文尤精,匠心独运。譬若《鸟说》、《邻女语》、《醉乡记》等均颇负盛名,拟人写物、以物喻人,针砭时事,入木三分,堪称绝作。《鸟说》借小鸟遭遇倾诉自己与身处底层人民之不幸,堪称短篇佳制。《邻女语》乃一篇寓言体杂文,写西邻女陋而善嫁,东邻女虽美而无聘之才,出现如此反常现象之原因为西邻女善于取悦世人,“随时为巧靡之涂妆”,而东邻女却不以媚世以邀宠,故终“无聘之者”。从而讥讽当时社会是非不分、黑白颠倒、埋没人才之丑恶现象。《醉乡记》则用一“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之大醉乡讽刺当世。于醉乡中,少数清醒者却反而被醉客“指以为笑”。竟与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表现手法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不谋而合。深刻寓意,溢于言表,构思精巧,耐人寻味,斯诚杰作良构者矣。

据进士出身之孙慧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所撰《戴氏宗谱》序载:“戴氏之迁桐由婺源,分派距今二十世矣。桐之望族不下十馀姓,戴氏称极盛焉。会元南山公,海内名宿。少承其父霜崖公(戴硕,字霜崖)之教,学有本原,读书目数千言,上自三代两汉,山川图籍,石经篆刻,旁及诸子百家,靡不兼综而条贯,其资性然也。走笔为文,天怀浩荡,卓越古今,一空尘障,不拘拘于礼法,无意组织,自然成章。每一脱稿,艺林奉为圭臬。与同里方望溪、胡袭参先生,并称三杰。韩慕庐尚书尤引重之,谓文有仙心,非凡庸所能道其只字,此才一出,信乎足以起八代之衰”。其嘉赏有如此者!

戴氏之作品,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仅为目前所知者,计中华书局版《戴名世集》282篇,笔记《忧庵集》174条,《宋潜虚先生文集补遗》佚文58篇,佚诗28首,《戴田有自订时文全集》407篇,凡949篇。

其后,研究与翊护戴氏之学者,日益递增,尤以近年为盛。专著有清道光年间戴钧衡所辑之《潜虚先生年谱》,今有王树民《重订戴南山先生年谱》,石钟扬《戴名世家世考》与戴廷杰编《戴名世年谱》云。其他文论,亦层出不穷,新见迭出,蔚为大观。

《戴名世年谱》为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戴廷杰(原名Pierre-Henri Durand)研究员所撰。戴氏颇具深厚汉学之基础,穷十年之辛劳,广搜博采,竟用汉语文言笔墨,撰成近百万字专著《戴名世年谱》,匪夷所思,实为难得!走笔至此,不禁赧然,若戴名世其人其事,何其研究成果不出于中土学人之手?继而思学术固无国界,专著出乎法兰西学者之手,正足以昭示汉学浸润寰宇之广,而戴名世二百年前之沉冤借此令世人详其始末,明其究竟,又何其幸哉!而于中华学人之激励,尤当铭感。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曾刊载王凯符、漆绪邦先生之《戴名世论》,其精辟结语称:“吾等以为,就戴氏文论与散文之于桐城派影响而论,言其为该派作家,乃至为该派一祖,亦当可耳。然毋能以其与方、刘、姚并焉一派,则罔分伯仲。质言之,名世散文,无论其思想高度抑或其艺术成就,皆在所谓‘三祖’之上。斯也者,洵无疑义者矣”。善哉!其公正合理评价尊定推崇之如是者,诚高见也!英雄所见略同,旨在斯言!

呜呼!悲哉,千古之士,戴公。伟哉!乾坤大儒,栲栳。孔夫子曾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潘子今曰:“三人行必有小人”。小人之害且厉,小人之狡狯,若赵申乔之徒,吃人血馒头之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竟然送名世上断头台,而赵氏因此案立殊功,擢为户部尚书。惨烈自任,刑戮相高,文字狱不休,夷灭构祸不止,伴君如伴虎,杀人若宰羊,生民膏血涂草野,骸骼暴原隰,君臣相视如髦蛮草木,几何其不胥为夷也!

潘史公曰:清代“文字狱”距今近三百年矣,戴氏辉煌之处即尽头——镣铐与呻吟、蒙屈与痛憷、怨怼与悲怆、衔冤与沉埋、冥灭与无闻,往往垂绝,无能道说者,史官秉笔之士,或文采不足以耀无穷,或道学不足以继述作,使294年前,废兴存亡之迹,奸臣贼子之罪,忠臣义士之节,不传于后世,来者无所考焉。惟桐城后学承祥,慨然以自任,盖潜心累年而后成文,其事迹实录,详于他传,而褒贬义例,仰师《史记》、《汉书》,由迁、固而来,未之有也。至于桐城派四祖之二祖《方苞列传》、之三祖《刘大櫆列传》、之四祖《姚鼐列传》,拟将不日面世,以飨同道,以祭先贤,岂敢怠哉,岂敢惰哉!

说明:

2007年元旦桐城派后裔赋帝司马呈祥潘氏赋孤子撰于望江亭。现略有改动。该文原刊载于2008年出版的《中华新辞赋选粹》第一卷P385-392页和2011年出版的《赋苑琼葩》第一部下卷P978-992页,又发表于《赋帝文存》、《赋帝文选》及《中华辞赋报》、《中赋微报》、《中赋手机报》、《中赋美篇报》、《中赋联期刊》、《中赋会刊》、《中赋院刊》、《世潘微讯》及中华辞赋网、中华赋帝网、中国辞赋征集中心、中赋传媒网、中赋竞赛网、千城赋网、论坛、博客、微信、美篇等。(网络中,本文被黑龙江绥化人王泽生剽窃)

杨维岳传文言文翻译?杨维岳传

赋帝在线

◆◆戴名世世系——桐城仓前戴氏部分资料

戴名世世系

《戴氏宗谱》(民国11年仲夏月所刻“敬胜堂重修”本)

▲一世

胜二(先世居婺源,出自休宁隆阜。明洪武初由婺源迁桐城东郭之仓前)

▲二世

仕谦(胜二?子。葬仓前)

▲三世

祯(葬仓前)

▲四世

子璋(葬仓前)

弁(葬仓前)

子琼(葬仓前)

子瓒(葬仓前)

子珉(葬仓前)

子璁(葬仓前)

▲五世

文盓(葬仓前)

文清(葬仓前)

▲六世

南居(号南居。自陈冲迁南湾。南湾在邑之东北,去县治二十许里。生子二:面峰、友峰)

▲七世

面峰(南居长子。字面峰。卒于万历二年(1574),妣邢氏,生子二:时*、时章。继妣余氏,生女一,适古塘王信友;卒于万历丙辰(1616),与夫合葬白云崖之月山)

友峰(南居幼子。字友峰)

▲八世

时*(面峰长子。字理斋。妣尹氏)

时章(面峰次子。字默斋,号端甫,行三。附监生,官至处州府通判。生于隆庆五年(1571)九月二十七日,卒于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七日,享年六十七岁。妣古塘王氏,生于隆庆己巳年二月二十日,生子四:震、露、霄、霖,女一,适文学齐登明;卒于崇祯甲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合葬孔城阮林,坤山艮向之阳,即平生所居处)

时翔(字需之,号凤皋。不慕仕进,隐居教授。崇祯末年,流贼入桐,疲神极力以坚守,未数月而卒。生子三:璪、珍、匡)

▲九世

霆(理斋?子。字玉虎,号澹远。研究经史,工诗文,有《古今事存纂要》)

震(时章长子。字东野,一作东先,号盂庵。生于万历二十四年,邑增庠生,授经定远,国变后,隐居龙眠山之似古山房,卒于康熙九年庚戌二月十二日,享年七十五岁,葬龙眠响雪亭之巅。有《四书五经解》35卷。妣桂林方氏长房、云南曲靖府推官之纲孙女、文学大栋之长女,生子二:宁、宗文,女一适文学夏)

露(时章次子。字湛斯,号坳堂。邑庠生。妣赵氏,生子三:宗汤、宗藩、国;卒于顺治九年)

霄(时章三子。郡庠生。妣麻溪吴氏东一股、赠文林郎应蕙之女、己丑进士商水知县道观之姊,生子三:宗元、懋德、懋功)

霖(时章幼子。妣赵氏。继妣刘氏。生子四:宗臣、宗德、宗寅、宗泽)

璪(时翔长子。字绮玉,号璞庵。隐居不仕。有《随安堂稿》)

珍(时翔次子。字为章,号越采。郡庠生。五十岁时为族长,后归隐鲁谼山,卒于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八月二十八日,葬鲁谼山之阳,享年八十岁)

匡(时翔幼子。字署野、庶野,号梦梁。好山水,穷居守约数十年。生子:芥舟)

乾(字元泉。万历年间,补廪膳生,屡困秋试。性多不羁,喜诙谐,善博饮,工草书。著作散放,潘江仅得八律,载入《龙眠风雅》)

▲十世

宁(震长子。字予翼,号古山。生于万历四十二年五岳十二日,邑庠生,江西临江府新淦知县,调抚州府乐安知县,卒于康熙三十一年十月初一日,享年七十九岁。妣麻溪吴氏东一股、赠工部主事应宠之四女、河南左布政使一介之女孙、谕德应宾之从子,生子一:硕,女一,适麻溪姚文熬。继妣胡氏,生子一:磻。继妣江氏,生子二:砢、(石民),女三,长适文学江镠,次适太学生钱伊,幼适左云凤)

宗文(震幼子。早卒)

宗汤(露长子。字子彝,号竹居。享年六十一岁。生子一:宏谟)

宗藩(露次子。居官山。字子勋,号松轩。妣汤氏,生于崇祯八年乙亥,生子三:砺、砇、敬高,女?,一适叶芝孙)

国(露幼子。字字献,号触轩。年五十,始为庠生。与兄宗藩积金买周庄祭田。生子二:绍、槚)

宗元(霄长子)

懋德(霄次子。生子三:大巡、大治、大选)

懋功(霄幼子。生子三:大举、大猷、大业)

宗臣(霖长子)

宗德(霖次子)

宗寅(霖三子。字谦吉。有潜德,行至孝)

宗泽(霖幼子)

应旂(璪长子。字雪舟,号乘庵。庠生,好鼓琴敲枰,工诗善画,居孔城,享年六十四岁。妣唐氏,生于崇祯十一年戊寅)

其复(璪?子。字武舟。修家谱)

应龙(匡?子。字芥舟,号东溪。邑庠生。生于顺治二年乙酉)

其旦(字子晦,号硕庵,府学生。顺治五年(1648)府考选优,随军往江西效用,以功授彭泽知县,升河南汝南府同知。后侨居雷池)

其负(字子方。县学生。康熙间以拔贡授陕西西乡知县。捐俸钱修金牛堰,百姓得其利。升桂阳州知州,又升大名府丞。专心诗学,尤精于注疏学,著有讲义行世)

▲十一世

硕(宁长子。字孔曼,号霜岩、霜崖,又号茶道人。生于崇祯六年五月二十二日,郡廪生,康熙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卒于卒于陈洲吴氏馆,享年四十八岁,有《小园诗》。妣桂林方氏中一房、旭字汉臣之长女,生于崇祯六年,生子二:名世、平世,女三,长适明经徐廷锦,次适麻溪吴东二股明经荃、大司马用先曾孙,幼适麻溪姚文熬之幼子应运,未嫁而卒;卒于康熙三十七年九月十二日,享年六十六岁)

磻(宁次子。字渭公,号慈泉。居鲁谼山卧龙寺深处,享年六十一岁。妣叶氏、文学士檀之女、文庄公灿侄孙女、宫庶酉之姑,生子六:辅世、济世、传世、安世、经世、济世、卜世,女三)

砢(宁三子)

(石民)(宁幼子)

宏谟(宗汤子。庠生)

砺(宗藩长子)

砇(宗藩次子。字文石,号半亩。工诗文,屡试不遇,好急人难)

敬高(宗藩幼子)

绍(国长子)

槚(国幼子)

大巡(懋德长子)

大治(懋德次子)

大选(懋德幼子)

大举(懋功长子)

大猷(懋功次子)

大业(懋功幼子)

鳞起(应旂侄。康熙二十六年赴馆孔城姚氏)

▲十二世

名世(硕长子。字田有、田友,一字褐夫、褐甫,号药身,又号忧庵,人称南山先生,晚自号栲栳。生于顺治十年三月十八日,《南山集》案发,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初十日被腰斩,享年六十一岁。有《四书大全》16卷、《南山集》24卷、《孓遗集》14卷、《易经阐要》6卷、《书经补遗》6卷、《烈女传》20卷、《田有时文》初、二、三、四集28卷、《忧庵集》。妣李氏,卒于康熙三十二年癸酉。继妣周氏。侧室高氏。以从弟辅世之次子梦沧为嗣。一女适桐陂赵錧之四子黼裘)

平世(硕幼子。字宾有,号猗圃。岁贡生。卒于康熙五十二年之前。妣汪氏。继妣方氏,生子一:普和;卒于康熙五十二年之后)

辅世(磻长子。字钧有,号意村。国学生,享年六十一岁。妣文学杨鼎之女,生子三:*、梦沧、*。女三,长女生于康熙三十年季冬,适桂林方长房锡类)

济世(磻五子。更名式邦,字泽有,号阆村。康熙庚子补县学生,长于诗歌,精于隶书。拙于谋生)

▲十三世

梦沧(辅世次子,名世嗣子。字西康。生于康熙三十三年,郡庠生。续修家谱)

芸芝()

▲十四世

西林(1790-?,芸芝子。领户事之一。生子三:钟淑、次殇、钟慧)

时举(西林弟。领户事之一)

▲十五世

德财

钟岳(梦沧孙。乾隆年间修谱,作《南山公传》)

钟淑(1836-1852,西林长子。年十七卒。妣?氏,生女一,殇)

钟慧(1848-?,西林三子。同治七年修谱,曾作序)

▲十六世

孔璋

有容

亭皋(梦沧曾孙)

▲十七世

作霖

正达

▲十八世

………………

▲十九世

………………

▲二十世

………………

▲二十一世

………………

▲二十二世

应祥(名世十一世孙。2000年庚辰春,以残存家谱三卷(余七卷毁于红卫兵)付法国学者戴廷杰(2004中华书局版《戴名世年谱》作者))

(完)

杨维岳传文言文翻译?杨维岳传

文豪戴名世

◆◆赋帝关于列传作品目录

◇1.文豪戴名世列传………………………安徽桐城·赋帝(05-21)

◇2.侯克圣中将列传………………………安徽桐城·赋帝(22-31)

◇3.赋豪刘昌文列传(虚)…………………安徽桐城·赋帝(32-39)

◇4.赋豪刘昌文列传(实)…………………安徽桐城·赋帝(40-47)

◇5.赋斧何朝东列传………………………安徽桐城·赋帝(48-52)

◇6.赋金李正银列传………………………安徽桐城·赋帝(53-60)

◇7.赋阜张铁钧列传………………………安徽桐城·赋帝(61-64)

◇8.赋乾侯尚培列传………………………安徽桐城·赋帝(65-71)

◇9.赋坤黄世堂列传………………………安徽桐城·赋帝(72-77)

◇10.赋忎穆升凡列传 ……………………安徽桐城·赋帝(78-87)

◇11.赋勍罗正洪列传……………………安徽桐城·赋帝(88-104)

◇12.赋喾刘林山列传……………………安徽桐城·赋帝(105-116)

◇13.赋花张红云列传……………………安徽桐城·赋帝(117-122)

◇14.赋魁陈逸卿列传……………………安徽桐城·赋帝(123-126)

◇15.赋魙妄语病列传……………………安徽桐城·赋帝(127-133)

◇16.仁公张斗胜列传……………………安徽桐城·赋帝(134-141)

◇17.潘安列传(并祭)……………………安徽桐城·赋帝(142-146)

◇18.潘尼列传(并评)……………………安徽桐城·赋帝(147-157)

◇19.潘江列传(并祭)……………………安徽桐城·赋帝(158-165)

◇20.赏《赋帝文选》赋…………………湖南娄底·赋潇(166-166)

◇21.附件:赋帝简介………………………………编辑部(167-168)

◇22.附件:相关图片………………………………编辑部(169-348)

杨维岳传文言文翻译?杨维岳传

南山集

杨维岳传文言文翻译?杨维岳传

戴名世坟墓

杨维岳传文言文翻译?杨维岳传

赋帝祭奠文豪戴名世

杨维岳传文言文翻译?杨维岳传

赋帝与儿子赋宰

杨维岳传文言文翻译?杨维岳传

戴名世遭厄运

杨维岳传文言文翻译?杨维岳传

赋帝驱车前往祭奠文豪戴名世

本文来自小天才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661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