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商二代文三代艺,一代创业二代金融

1990年3月,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

钱塘江以北老城区原教区周边地区是杭州高新区的发源地,面积11.4平方公里。1996年,滨江区沿钱塘江成立,与西湖隔河相望,面积73平方公里。

2002年,杭州高新区与滨江区“合二为一”,成为大家熟悉的高新区(滨江)。

屹立30年的杭州高新区,走上了一条突破、创新、发展的道路。

30年来,杭州高新区探索了许多具有推广价值的高科技实践,也酝酿了许多“梦想可能会到来”的创业故事。

从10月14日开始,我们推出了题为《杭州高新区30周年》的专题报道,回顾这个国家级高新区如何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的开放创新之路。

一代商二代文三代艺,一代创业二代金融

一个城市的创业环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以及它的开放度和包容度。

杭州高新区建设发展的30年,也是创新生态不断优化的30年。

30年来,来自四面八方的企业家在杭州高新区种下了梦想的种子。他们的到来是因为高新区(滨江)的双重创造魅力,同样,高新区(滨江)也因为这些人才的到来增强了城市实力。

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王敏说:“高新区(滨江)是创新创业、开放包容的热土。只有真正热爱它的人,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魅力,和他一起创造世界级。”

高新区(滨江)与人才“互相成就,携手成长”。这样的双向吸引,在于高新区(滨江)的“双创因素”。

一代商二代文三代艺,一代创业二代金融

创新

三十年前,人才的流动并不像现在这样顺畅。档案、户籍问题解决不了,连煤饼票、粮票都发不了,更别说影响工龄、退休待遇、子女就学、配偶随迁、出国政审了。

当时很多人才带着家人在杭州创业。

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1993年,高新区成立“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当时,陈宗年和其他来自Hikvision的“老大哥”曾经骑自行车在文三路199号6楼的服务中心上班。

服务中心的“开门服务”方式拉近了企业与高新区的距离。

这是高新区最早打出的“人才服务创新牌”。现在,在高新区(滨江)开一家企业需要多长时间?

来自安徽的年轻人盛廷斌体验了“8小时速度”。

2017年,盛廷斌在其他城市成立了第一家公司,用了10多天。他觉得这次“还行”。

2019年,他来到杭州,计划在这个城市创办第二家企业。

那年春天,盛廷斌来到滨江市民之家。一天之内,税务、银行、工商等事务全部完成。他算了算时间,开始了第二次创业,花了8个小时才完成。

这一速度得益于高新区(滨江)推出的“企业全流程直通车启动套餐服务”。

盛廷斌的第二家企业,为互联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选择了高新区(滨江)。“当然是因为这里有很多高科技企业。”

创新的商业体制改革让在高新区(滨江)工作的创业者越来越省心。

e/SDY9QxjGIjZqxr” />

温度

高新区(滨江)吸引人才的磁场,还在于这些年来,政府努力开创新局面,通过环境改造增强了城市的魅力。这种魅力,让创客们觉得,在工作之外,这座城市,也很适合生活。

今年夏天,永久河上开建了一座人行桥,具体位置在杭州地铁6号线建业路站东南侧。按照计划,将在11月底完工。

建这座桥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缩减地铁6号线建业路站与对岸高新企业间的通勤距离。桥的南岸,有网盛互联网金融软件产业化基地、柏盛渡口大厦等产业园,以及不少企业。

以后,在永久河南岸的企业里上班的朋友,也可以跨桥上班了,能省下不少时间。

今年8月,长河街道为企服务公交定制专线也投入运营了。这条公交专线,连接起了地铁1号线江陵路站到5号线长河站,将为企业员工提供“门到门”的乘车服务。

开通这条专线,初衷也是很简单,就是为了解决企业员工的通勤难题,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间公交车转乘地铁不便的问题。

这个月,海康威视幼儿园开园了。这是高新区(滨江)为了帮企业留住人才,缓解人才子女学前教育资源紧缺现状,和海康威视合作打造的“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

王敏说,要让大家在高新区(滨江)“生活与创业美美与共”。这种“美”,就体现在为在高新区(滨江)为在这个城市里创业、生活的人们所谋划的一个民生福祉里。

这是高新区(滨江)在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过程中的温度。

一代商二代文三代艺,一代创业二代金融

情怀

杭州高新区的企业,是讲情怀的。

1999年和2001年,阿里巴巴和海康威视前后在杭州高新区落下种子,2009年和2011年,这两家企业又分别跨过钱塘江,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高新区(滨江)。

“整个阿里的精气神在高新区(滨江)这一块。”2017年初,马云来到阿里巴巴滨江园区时说,没有滨江体系,就不可能有淘宝、支付宝、阿里云。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情怀,2019年9月,阿里把20周年的生日,放在了高新区(滨江)的“莲花碗”。

当年,为了迎接“阿牛过江”,高新区(滨江)专门开辟了9条公交线路,往返于杭州城西、城东、城北,为“阿里人”解决交通问题。还专门建起了单身公寓、支持阿里员工落户。

高新区(滨江)为阿里做的这些事情,这些年,也为每一家落户于此的企业在做。

上个月,高新区(滨江)和阿里成立了“阿牛办”,重点关注阿里巴巴系企业发展动态和新的产业项目,给予精准服务。并针对企业在减税降税、政策兑现、年检年审、人才引进、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为企业及其员工提供个性化、便捷的服务。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说,高新区(滨江)是阿里重要时期的发展地,也很有幸参与杭州高新区30年的发展历程,“双方血脉相连”。

当年,阿里的办公点在华星科技大厦9楼的一间并不大的办公室,陈设简陋。可以说,阿里是和高新区(滨江)共同发展起来的,这也正是高新区(滨江)陪伴企业成长的情怀,注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培育科技型企业。

滨江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曾经说过,“如果你有好技术、团队,需要资金、场地等,滨江愿意投入,跟你一块成长”。

一代商二代文三代艺,一代创业二代金融

勇气

1990年,杭州高新区从零起步,来这里创业,需要很大的勇气。

建设之初,高新区下定决心,要打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对得起创业者们的这份勇气。

20世纪90年代,一大批留学生回国,高新区想建一个留学生创业园,留住他们。

在那个年代,在高新区里建一个留学生创业园,听起来,挺大胆的。敢为人先的勇气,让高新区决定,要建好这个能留住人才的创业园。

1999年初,浙江省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杭州高新基地和杭州市留学人员高新区创业园在高新区成立,这也是浙江省第一个留学人员创业园。

2001年,杭州高新区又在东部软件园租下了一套1000平方米的房子,免费提供给急于发展的留学人员创办企业。

加上一系列引才政策的落地,让当时的杭州高新区成为了“海归们”回国创业的热土。

如今,高新区(滨江)的海创基地里,已经入驻了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被人们称为“杭州最像硅谷”的地方。

王敏曾说,人才们选择在高新区(滨江)创业,说明这里有一定的魅力。我们会把企业服务得更好,帮助企业成长得更快,来印证人才们的选择是对的。

“服务得更好”,也体现在高新区(滨江)在商事制度改革上勇敢迈出的许多个“第一步”。

2013年,高新区(滨江)作为浙江省唯一的试点城区,推出“滨江九条”。从那时起,在高新区(滨江)开办企业,审批时限被压缩到了3个工作日。

2015年,高新区(滨江)发出全省第一张“五证合一”营业执照,次年在全国推广;2017年,高新区(滨江)发出第一本“1+X”多证合一执照;2020年,高新区(滨江)在杭州率先试点推行无人智慧审批全天候“分钟办”……

敢于迈出“第一步”,是高新区(滨江)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的勇气。这种勇气,也给了人才们来这里创业的信心。

通讯员 肖鳕桐 摄影 徐青青

一代商二代文三代艺,一代创业二代金融

本文来自胡巴网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643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