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忻州一定要去雁门关看看,它在代县城西北20公里的雁门山腰。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以“险”著称,“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地势险恶,高居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雁门山,古称勾注山。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天下郡国利病书》中称:“雁门古句注,西陉之地,重峦迭谳,霞举云飞,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蜚雁出于其间,故名。”远望峰峦错耸,峭壑阴森,中有一路,盘旋幽曲穿城而过,异常险要,为历代戍守重地。现关城为明代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所建,万历间复筑门楼。今存关门三座,内有战国时赵国北边良将李牧祠旧址,尚有碑石数通。其中有明代《武安君庙碑记》,载李牧率兵屡胜匈奴事,并叙述明代战乱时雁门关仍为军事重地,因而,古人称雁门关为“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祟第一关。”
雁门关还是消暑纳凉之地,胜夏之时,多有游人前往,通透凉爽之风由北向南贯通,让人抛弃烦热之身和众人杂事,心怡神旷,逍遥自在,是晋中地区较好的休闲之处。
说起忻州雁门关想起李世民救杨广一事。
在公元615年,隋唐帝杨广巡查雁门关要塞时,突遭突厥始毕可汗几十万骑兵袭击,杨广困守雁门关内,将求救的诏书梱在木板上放进南流的河水中,并命令各地募兵救援。李世民就在这时应募入伍,隶属屯卫将军云定兴部下。李世民向云定兴献出疑兵之计:“始毕胆敢领兵围困天子,一定是估计到我们仓促应战无法增援解围,我们应当在白天遍设旌旗几十里,在夜里则擂鼓相应,敌人必定会以为大量救兵已到,便会望风而逃,如若不然,现在敌众我寡,万一敌军倾巢出击,我们就难以支撑了。”云定兴立即依计行事,突厥人果然中计,匆忙引兵退去。
杨业在雁门关也有悲壮一役。
有一年辽国发兵十万来攻雁门,杨业领几千精兵绕到雁门关外敌军背后发动突然袭击,大败辽兵,从此辽兵一见杨业的旌旗便望风而逃。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军分三路第二次大举攻辽,宋太宗布置东路与中路缓慢进军,以此来牵制辽军的主力。而潘美、杨业的西路出忻州雁门关,由杨业的儿子杨延昭为先锋,迅速插入敌后。作战中杨延昭臂部中箭,仍猛如狮虎,带兵杀敌,把辽兵打的落花流水。西路军很快攻占了云、应、寰、朔四州,东、中路此时却想抢功,变慢进为快进,结果被辽兵打败。宋太宗得知主力大败,急令西路军后撤,并命令他们护四州百姓迁入雁门关内。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敌军势大,不能正面迎击,让百姓先走,我军派三千弓箭手在谷口阻击,再让骑兵在敌中部袭击,军民必能平安撤回。”
众将早对杨业嫉恨在心,此刻都想看杨业笑话。监军王诜仗着钦差身份,阴阳怪气的说:“带着数万精兵的人原来是个胆小鬼啊,鸣鼓正面迎击!”其他将军也跟着附和。杨业着急地说:“万万使不得,这是必败之策!”王诜瞪起眼珠:“你号称无敌,如今遇敌不战,是不是另有企图啊?”杨业气得脸涨红,大声吼道:“我杨业非贪生怕死之人,只是如今局势对我军不利,不能让士兵白白去送死,打不过辽军也撤不回关内,无法向皇上交待。”
众将不从,杨业只好单将领军拂晓出发,不久便遇上辽军,奋战几时,寡不敌众,且战且退。潘美等到中午也未见杨业回来,王诜说:“杨业肯定是打败了辽兵,不能让这小子一个人抢了功啊!”诸将一听,带兵就往雁门关山谷防线外冲。潘美本不想冒险,可都冲出去了,他怕留下畏敌不前的罪名,只好也随部队奔了过去。可只跑出二十来里,就遇到了杨业的后撤败兵,部队顿时大乱,谁也不听指挥,掉头又往雁门关方向跑。杨业断后到谷口时仅剩下百余亲兵,他抚胸痛哭一阵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子,与我在一起必死无疑,赶快逃命报告天子吧!”可亲兵无一人肯回,跟着杨业再战辽兵。已经七十三岁的忻州老将王贵用弓箭射杀了十多辽兵,箭打光了,举着空弓肉博,直到被刀砍死。杨业儿子杨延玉也倒在血泊之中,百余士兵全部奋战至死,无一生还。此时杨业已身负十几处伤,无力再战,被辽兵俘虏,他仰天长叹大声道:“皇上待我恩重如山,本想破敌立功以报皇恩,谁知被奸臣嫉恨,全军章法大乱,逼我单兵出征走上绝路,我还有什么脸在异邦活下去!”于是在绝食三天后而死。
本文来自娶了你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36681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